一個人是否有深到骨子裏的教養,往往從這3個細節就能得知

我們常常聽到“教養”二字,也常常誤解了教養,總以為一個有教養的人,一定是出身好,家庭教育好,體面斯文的人。

其實教養無關出身和經濟地位,教養是深植於每個人內心的素質。

生活中不少有錢人,並不算得上多有教養,正如《簡愛》中有錢貌美的英格拉姆小姐,卻有一顆勢力而不仁慈的心靈,看不起窮人,言辭刻薄難聽,實在很難稱得上多有教養。

而出身窮苦,甚至在慈善學校待了八年的簡愛,做着一份社會地位很低的家庭教師工作,卻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關愛孩子,理解每一個人的難處,反而是一個很有教養的姑娘。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其實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神態就能看出來。最能體現教養的行為,往往是以下幾種,希望你也經常做。

不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

一個人是否有深到骨子裏的教養,往往從這3個細節就能得知

季羨林老先生還在北大教書的時候,一位新生報到的路上,拿着大大小小的行李,路上遇到季老先生,讓他幫忙看一下行李,自己先去辦手續然後回來去,季老點頭答應了,並老老實實待在原地幫忙看行李,直到學生回來。

也是等到後面上課的時候,該學生才知道當天那個幫他看行李的“老頭子”,是學校赫赫有名的名家、教授。沒有半點架子,更沒有因為自己是季羨林,是拒絕了學生。

這就是根植於一個人骨子裏的教養,哪怕自己已經到了東方學大師的位置,依然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一個態度,不太把自己當回事,把別人當回事。

老話常説,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嫌貧愛富是人的本性,生活中見過不少人,發達之時前後都被人羣簇擁着,落難之時卻沒有一人幫忙。

一位讀者説,她的一位親戚特別有錢,身家上億那種,而她自己家族裏的人,大都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家裏的積蓄也沒有多少。

但每次那個有錢的親戚來,都很隨和的樣子,不會看不起誰,也不會看不慣什麼,和大家一樣吃,一樣聊天,説話沒有頤指氣使,一般人真看不出來她多有錢的樣子。

讀者説,她是真的很有教養,完全不會勢利眼,大家也都很喜歡她。

教養不僅僅是內心的善良,更有能接納和欣賞比自己差的,不一有點成就就蹬鼻子上臉,眼裏都容不下他人。財不外露,保持內心的謙卑,是有教養的體現之一。

一個人是否有深到骨子裏的教養,往往從這3個細節就能得知

不過分奉承比自己“厲害”的人

處事圓滑,是一種能力和手段,無論是在社會還是在職場,能跟上司、領導,跟那些比自己優秀的、對自己成長有利的人處理好關係,是一種智慧。

但倘若一遇到比自己“厲害”的人就阿諛奉承,就各種溜鬚拍馬,也實在是讓人反感,説不上有多好的教養來。這種人就像是牆頭草,哪裏有好處就往哪裏倒,沒有自己的原則底線。

其實,真正有教養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準則,雖然也遵從社會規則,也會有變得更好的慾望,但會通過不卑不亢、正當的、鐵骨錚錚的道路,去贏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個人,倘若對能決定自己生死存亡的人各種唯命是從,各種討好攀附,那麼勢必會對自己看不慣的事情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自己不感冒的事情也笑臉相迎。

初衷因此改變,人格因此降低,甚至因為開始了這條過分奉承的路,而不得不在往後的日子裏都把自己放得很低,低到塵埃裏,卻再也開不出話來。

很喜歡《奇葩説》的主持人馬東説過的一句話:“這個社會從來都是人情的社會,但未必是隻顧人情的社會。這個社會,從來都喜歡阿諛奉承,但未必真正有用的,是阿諛奉承。”

小時候我們討厭的是那種阿諛奉承的人,希望長大後,我們都有能力做自己。疼了就喊,累了就放,倦了就停,困了就睡,喜歡就去追,不喜歡的就別為此煩惱,不要長成小時候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不阿諛奉承不討好諂媚,才能保持內心的純淨,維護自己的教養,過好自己的愜意人生。

一個人是否有深到骨子裏的教養,往往從這3個細節就能得知

對自己認知範圍之外的事情,不予評價

很多人喜歡八卦是非,殊不知,在背後説人閒話、嚼舌根,其實是很沒有教養的事情。説到底,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你不是他,怎知道他經受了什麼,又何以對他指指點點,

每個人的經歷、條件,成長環境和能力各不相同,你無法設身處地變成他,很多時候亂評價,往往是傷了一個人的心,甚至讓對方變得越來越沉默。

一個同學説,每次回老家,親戚就愛揪着她問收入多少,有沒有男朋友,然後又就這些問題衍生出無數的“説教”來,諸如賺這麼多錢要孝順父母,再不嫁人以後就嫁不出去了……

所謂人言可畏,後來那個同學甚至不敢回老家,就算回去了,也嫌少出門,一有鄰居過來就躲在房間裏,不回答被説不禮貌,懟回去被説不懂事,“他們都是對的”她總委屈地説。

很多人農村出來的孩子不喜歡農村,就是因為在大城市生活習慣了之後,發現老家的人是沒有什麼“分寸感”的,什麼都問,什麼都説,一點也不把人的隱私和對別人的尊重放在眼裏。

慢慢經歷過了一些生活之後,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生活也是很難的,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經歷,就沒有資格説三道四,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對自己認知範圍內的事情不予評價。給予別人自已的空間,不越界,不好奇心過剩,其實也是對他人的一種成全。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其實不是看他讀了多少書,有了多少錢,而是看他日常的生活中,是否對比自己“差”的人和比自己“厲害”的人都一個態度,是否對他人的事情守口如瓶,不予評價。

歸根結底,這三點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照顧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生活。如果你也能做到這些,便是有教養、可深交之人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11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個人是否有深到骨子裏的教養,往往從這3個細節就能得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