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想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家長做到這四個字就可以了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健康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大學生打包一週的衣服回家給媽媽洗,包括自己的內褲和襪子。而媽媽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樂呵呵地跟在孩子後面鞍前馬後。
世界上總有這樣一類父母,他們總是將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顧得妥妥帖帖,孩子要刷牙,給孩子擠好牙膏裝好水;孩子肚子餓,給孩子喂到嘴巴里;孩子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欺負,撩起袖子就到幼兒園“撒潑”替孩子“討回公道”;哪怕是孩子出了社會,也沒忘了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給孩子平坦大道。容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把孩子像皇帝一樣養尊處優地供着。
法國著名教育學家盧梭説過,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變成不幸的人?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有的家長總覺得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孩子都十歲了,家長還追在屁股後面餵飯,“如果他自己吃飯,每次都吃不多,只能我們來喂”;還有類一類家長責任心和控制慾太強,總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步伐前進。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確需要家長照料和保護,可當孩子漸漸長大,家長就該適當地偷偷懶,不能再對孩子過度順從,因為很多事情孩子自己已經可以做了,你以為的幫扶只能讓他的“本領”逐漸退化掉,長此以往,孩子對你百般依賴,總是長不大,只會對你提各種要求來滿足自己。
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等於親手毀掉孩子
孩子的基本生活都無法自理,其它無從談起
身邊太多孩子上了小學自己穿衣服都是問題,家長過多關注孩子的學習,往往忽略了孩子日常生活技能的鍛鍊,殊不知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也是孩子能力的體現。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存在惰性的,這是人的本性,父母總是事事為孩子代勞、包辦,讓孩子活在一個沒什麼難度的空間裏,除了自己累個半死,只能養出一個養尊處優、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試問,一個連自己的生活都打理不好的人,其它又從何談起?
有的家長已經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順從會導致TA今後很難獨立生存,可遺憾的是,當他們發現問題時已經晚了,這樣的父母只好硬着頭皮,一生跟着孩子走。孩子上大學,就在大學旁邊租一間房子陪讀,照顧孩子;孩子結婚了,跟着孩子和孩子的配偶一起生活;孩子不上班繼續啃老,也只好自己拼命攢錢為孩子續命,老了老了還要操心子女的未來。
總是幫孩子打點好一切的父母,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沒關係,有爸爸媽媽在,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孩子懷揣着天上掉餡餅的心思,自己根本不願意費神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
單位裏有個實習小女生因為和上級鬧了些矛盾,回家找媽媽訴苦,她媽媽不是教女兒該如何面對和解決,而是親自到單位替女兒向領導道歉。後來瞭解到,這位女生從小就聽媽媽的話,人生大事小事都由媽媽做主,所以在單位出了問題,第一想到的就是向媽媽求助。試想,這樣的孩子今後如何能夠脱離媽媽的羽翼,獨自到天空中翱翔呢?
漫漫人生路,順境和逆境並存,單靠父母自己的人生經驗,也無法解決孩子一輩子將要遇到的各種難題,孩子只有親自去試錯和體驗,才能獲取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才能用自己的姿態去面對屬於自己的人生,才能真正活得揚眉吐氣。
父母有一天也會老去,當老得無法保護孩子時,難道真的給孩子的脖子上掛一塊大餅,讓孩子餓了啃來吃?恐怕孩子吃完了脖子前面的大餅,也不知道要把脖子後的大餅轉到前面來吃吧?最終還得“餓死”。與其這樣,家長不如多一些“偷懶的智慧”,及時放手,把孩子成長主動權還給孩子,因為未來的人生之路還得靠孩子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