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是天性使然,但很少有人能夠把握好這種愛的尺度。即便是最親近的人,也不能走得太近,因為距離才會產生美。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更加渴望擺脱父母的束縛,自由自在的飛翔,可有些父母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用愛的名義捆綁孩子。
殊不知過於同孩子親密,這不是愛孩子的表現反而會害了孩子,李玫瑾教授曾説:“親密關係隨着孩子的增長會變為負擔”。我們做父母的應該甘願做孩子的跳板,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與孩子保持正確的距離,才能讓他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但是面對親密關係會給孩子帶來危害這樣的説法有些人不以為然,因為他們到現在也沒有真正認識到這樣的行為給孩子造成了怎樣的困擾,到底對孩子的人生有着怎樣的影響。在我們身邊孩子與父母反目成仇的故事有很多,很大原因就是因為父母變相的愛壓得孩子喘不動氣。
在家長和孩子深受其害的同時,父母只會抱怨孩子不懂事,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的行為。各位朋友們,是時候思考一下自己與孩子的關係了。如果發現自己與孩子過分親密,一定要及時糾正,因為這樣的關係會給孩子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會讓孩子沒有性別意識
為什麼家長和孩子過分親密會讓孩子沒有性別意識,很多人對此感到不理解,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想必很多男孩子小時候都是和媽媽一起洗澡的吧,不管是在公共浴室還是在家庭浴室,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媽媽可能覺得爸爸照顧不好家裏的寶寶,不放心所以才將孩子帶在身邊,但我們忘了即便是母親和兒子也有性別之分,作為媽媽這是孩子認識的第一個女性,男女有別的思維,母親不去教打算讓誰教呢?一直幫兒子洗澡,他們什麼時候對性別會有自己的認識呢?
其次,會讓孩子缺乏獨立能力
父母能照顧孩子一時,但不能照顧孩子一世,這是我們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有些家長就覺得,只要他們在就不能讓孩子去做瑣事,學習好,成績優秀就可以了。正是因為如此社會上才出現了許多低能兒,必須要帶着爸爸媽媽去上學上班,離開了家長他們連泡麪都不會,基本的生活都無法滿足,何談自力更生呢?
過度與孩子親密,幫孩子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會讓孩子無法學會生存的基本技能,長大以後,即便是學富五車,有專業技能傍身也沒有辦法滿足自己的生活,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這樣想想,是不是害了孩子呢?
最後,會讓孩子缺乏判斷能力
不知道大家對媽寶是否熟悉呢?現在社會上經常爆出一些人,離開了媽媽什麼判斷能力,選擇能力都沒有,必須要家長幫忙做選擇,歸根到底就是父母太溺愛孩子,與孩子的關係過於親近導致的。
一般來説父母與孩子過分親密,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依賴,時時刻刻把家長的話當做真理,即便是工作以後,也不敢自己判斷事物的好壞真假,必須要打電話救助自己的爸爸媽媽,面對愛情如此,面對生活也是如此。
正是因為過分親密會對孩子產生上述危害,我們才應該摒棄這種行為,但有很多人無法做到,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記住給彼此空間這個底線,再掌握一定的技巧,一定會讓孩子與自己親近的同時變得獨立自主,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第一,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小時候在學校裏,老師經常會教育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不單單是為了養成勤奮,孝順父母的好習慣,更是為了培養責任心。現在我們成為了父母,更應該記得這句話,並且實施到孩子身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鍛鍊他們。
第二,要多讓孩子自由活動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危,認為孩子在自己身邊才是最安全的,其實這樣會把他們變成温室裏的花朵,一旦有暴風雨來襲,便會被摧殘被蹂躪,毫無還手之力,即便我們想為他們遮風擋雨,也難以保證他們不會受傷,只有做到自我保護才是最安全的。
正確的做法便是多讓孩子去外面的世界磨練一番,現在夏令營還有各種旅行團都很火爆,我們不妨為孩子報名,讓他們去野外感悟大自然的力量,去不同的地方體驗風土人情,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真正成長起來。
不用擔心孩子飛得太遠不願意回家,他們是風箏,線在我們手中,給他們自由的同時,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是最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