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教育並沒錯,可“過度物質”誘發“攀比心”,輸在起跑第一步

曾看到有位媽媽發朋友圈,説自己5歲的女兒在舞蹈比賽上獲了獎,詢問該給孩子買個什麼樣的電話手錶作為獎勵,配圖是當下最流行的某品牌前後雙攝兒童電話手錶,價值將近2000元。底下的留言五花八門,有的誇獎女兒真爭氣,有的感嘆她家真有錢,唯有一位媽媽提出疑問:“是不是有點奢侈了?”

不出所料,兩位媽媽在留言裏槓了起來。

“現在好多人帶的都是幾千多的呢”。

“只是個小孩手錶而已,沒有必要吧”。

“關鍵我問了周圍好多人,帶的都是差不多的。”

“這東西能打個電話就可以了,達到我們的基本需求,沒必要去和別人比,再説更新換代那麼快,你能總給孩子換嗎”?

“換唄,又不是沒錢”。

……

物質教育並沒錯,可“過度物質”誘發“攀比心”,輸在起跑第一步

有人可能覺得這位留言的媽媽有些多管閒事,這個我們暫且不提,單就她所説的話來講,卻也不無道理。

正常來説,一個5歲的孩子還沒有樹立成熟的金錢觀,對於他們來説,2000元和20元的物質獎勵區別僅僅在於自己是否喜歡。而在家長高標準物質教育的影響下,他們則很有可能從小就變得極具攀比心。

有次帶我家孩子去參加手工活動,遇到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女孩和一旁的小男孩搭話,看到男孩帶着一個普通牌子的電話手錶就得意洋洋地説:“你這個都不是XXX牌子的,沒有攝像頭功能,你看我這個,是我媽媽前天獎勵我的呢”。

説完便揚起頭顱轉身離去,不再理會那個孩子。我看着她的背影就彷彿看到了朋友圈裏那個媽媽的女兒未來的樣子。

現如今高速發展的社會越來越趨於物質化,而家長們也竭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今天獎勵這個,明天獎勵那個,於是孩子們在物質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貪慾和攀比心也逐漸在孩子內心深處悄悄滋長起來,但如此就能説給孩子進行物質教育就是絕對錯誤的嗎?

物質教育並沒錯,可“過度物質”誘發“攀比心”,輸在起跑第一步

物質教育的方式本身並沒有錯

1)能夠激發孩子的動力

有很多孩子缺乏自制力,也缺乏來自於自身的驅動力,導致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動力和目標,經常三分鐘熱度,尤其在學習上表現地更是明顯。

這個時候若是家長們採用物質教育的方式,跟孩子約法三章,制定好某件事情的獎懲措施,以孩子喜歡的物質獎勵作為誘餌來讓孩子產生一定的源動力,那麼就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克服自身的惰性,激發他們更加努力地去完成目標。

2)讓孩子瞭解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帶來收穫

現代社會的發展讓孩子們從小就能處於一個比較優越的環境中,擁有着卓越的物質條件,不必經歷什麼艱辛,因此也就很難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收穫的道理,對於珍惜和感恩更是逐漸淡化了。

採用物質獎勵的方法可以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孩子也會通過努力的過程瞭解到擁有今天的一切都來之不易,自己應該學會感恩,並且他們也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所得”。

物質教育並沒錯,可“過度物質”誘發“攀比心”,輸在起跑第一步

3)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馬斯洛需求理論裏把物質需求列為低等需求,由此可見物質帶給人的滿足感是簡單而直接的,因此採用物質教育比起精神教育往往更為簡單有效。

比如,媽媽想讓一個孩子期末考試進步十名,承諾給予孩子一定的物質獎勵往往要比苦口婆心地勸説來得有效得多,這就是因為物質教育步驟簡單且目標明確,可以讓孩子很容易從中獲得成就感,而這份成就感看得見也摸得着,更能激發孩子的動力。

因此物質教育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是有所幫助的,並不像大家所批判的那樣一無是處,但凡事都講究一個度,若是物質教育變質成為“過度物質”,那麼對孩子就確實百害而無一利了。

過度物質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1)會讓孩子不懂得勤儉節約和珍惜資源

但凡是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孩子們往往不會太珍惜。當他們習慣於接受時,就會忘記自己應該去付出才能取得收穫,於是變得越來越大手大腳,習慣性鋪張浪費。

待到孩子變成一個揮霍無度的成年人時,就會發現世界上沒有那麼多不勞而獲,從而產生巨大的落差感,但貪慾卻讓他們無法停止對物質的追求,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物質教育並沒錯,可“過度物質”誘發“攀比心”,輸在起跑第一步

2)會讓孩子缺乏上進心,沉溺於物質帶來的快樂

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學家荀子曾在其著作《榮辱》裏寫道:“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這句話充分説明了過度物質對人所帶來的影響。

若一個孩子只要有要求就會有回應,從小奢侈無度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就會失去生活的目標和前進的動力,只沉溺於錢財物質所帶來的滿足感,那麼當她長大後也很容易沉醉於紙醉金迷的生活,變得追求物質而忽視精神上的修煉。

3)會讓孩子變得虛榮愛攀比

有物質就會有攀比,孩子們雖天性純真,但虛榮心人人都有,孩子也不例外。

過度的物質獎勵會使他們變得十分功利,變得愛講條件,越來越貪慕虛榮。除此以外,過多的物質獎勵還會讓孩子養成愛攀比的壞習慣,無論對他的身心健康還是為人處事來説都是十分不利的。

但孩子終歸是孩子,我們不能要求一個年幼的孩子去追求精神層面的獲得感,更不能一味地用物質去填補孩子內心的空白。作為家長,要清楚地明白物質教育和精神教育都不是絕對正確的,只有學會合理地利用兩者,將精神和物質相結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到孩子,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物質教育並沒錯,可“過度物質”誘發“攀比心”,輸在起跑第一步

家長應如何合理進行物質教育?

1)進行物質教育首先要符合家庭經濟水平

有的家長明明知道自己家庭頂多算箇中等水平,卻偏偏要獎勵孩子迪士尼遊玩、出國旅遊、昂貴的電子產品、天價的服飾等,這已經完全脱離了家庭實際經濟水平,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誤的觀念,甚至給孩子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是非常不好的。

家長一定要根據自身經濟水平來決定給孩子的獎勵,一方面不能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讓孩子對自己的家庭狀況也要有清醒的認知。

2)挑選價值適當的,能引起孩子興趣的東西

有的家長認為自己有錢,就應該給孩子貴的東西作為獎勵,但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首先不論物質獎勵的價值高低,家長一定要挑選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作為獎勵,如喜歡看書的孩子可以獎勵孩子購買自己喜歡的圖書,喜歡運動的孩子可以獎勵他們想要的運動裝備。但最好不要選擇過於貴重的物品,這會使得孩子們互相攀比,使他們的虛榮心更加膨脹。

物質教育並沒錯,可“過度物質”誘發“攀比心”,輸在起跑第一步

3)家長要適度使用物質教育,可以作為輔助手段

物質教育雖簡單有效,但家長不可過度使用。要知道,我們使用物質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孩子和自己的虛榮心,而是為了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懂得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既定目標。還是建議家長們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不可無原則地使用物質教育來誘惑孩子。

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可見物質是實現精神追求的基礎,但希望家長們不要被物質教育簡單而粗暴的效果所迷惑,而要學會合理利用物質教育來進一步提升對於孩子的精神教育,只有將物質教育作為一種輔助教育手段來使用時,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45 字。

轉載請註明: 物質教育並沒錯,可“過度物質”誘發“攀比心”,輸在起跑第一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