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窒息是導致全世界新生兒死亡、腦癱和智力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個婦產科和兒科醫生必會技能——新生兒復甦。
最近有則新聞—— 孕婦在客車上忽然要生孩子,生孩子就生孩子吧,剛把孩子生出來想鬆口氣,結果孩子全身青紫、重度窒息?! 急得大家頭皮發麻,趕緊搶救! 經過4分鐘的緊急搶救,寶寶終於發出洪亮的啼哭聲。 圖源微博 幸好醫護人員及時搶救,新生兒才度過這一艱難時期。 新生兒出生時肺和血液循環會發生一系列生理性的改變,從胎兒循環過渡到新生兒循環。大部分的新生兒出生後是有活力的,不需要干預能完成正常的過渡;約10%的新生兒出生後需要幫助才開始呼吸;約1%的新生兒需要進一步更高級的復甦手段才能存活。 如果在出生時得到及時有效的復甦,可以大大減少新生兒窒息導致死亡和各種併發症的發生。 來自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產房的陸婷老師解讀了中國新生兒復甦指南(2016年北京修訂)和國際新生兒復甦教程更新及中國實施意見,仔細講解了其中關於新生兒復甦的具體流程和注意事項。 提到復甦這個詞,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電影電視裏經常出現的成人心肺復甦。 新生兒復甦雖然也是復甦,但是和成人復甦的原則還有點不同,成人心跳驟停大多是由心臟原因引起,因此成人復甦操作程序為C(胸外按壓)A(開放氣道)B(建立呼吸)。 新生兒與成人不同,多數是由呼吸問題引起,所以程序為A(開放氣道)B(建立呼吸)C(建立人工循環)D(藥物復甦),具體步驟是這樣的 [1]: 是不是還沒搞清楚?彆着急,咱們跟着陸婷老師慢慢學!01
復甦前的準備:提前準備,事半功倍!
(1)分娩前要諮詢產科醫務人員以下4個問題以識別高危因素:孕周多少?
羊水清嗎?
預期分娩的新生兒數目?
有何高危因素?
根據這些問題的答案決定應該配備的人員及準備的復甦物品。 (2)人員配置(新生兒復甦小組) 每次分娩時至少有1名熟練掌握新生兒復甦技術的醫護人員在場,其職責是照料新生兒。 高危孕婦分娩時需要組成有兒科醫師參加的復甦團隊。 多胎妊娠孕婦分娩時,每名新生兒均應有專人負責。 (3)檢查物品(設備、儀器、藥品等): 準備好了,就開幹!02
快速評估:先評估再動手
出生後立即快速評估4項指標,確定是否需要常規護理或一定程度的復甦:足月妊娠?
羊水清?
新生兒有呼吸或哭聲?
肌張力好?
如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立即開始以下初步復甦。03
初步復甦:開放氣道(A)
温:保暖,保持體温:產房温度設置要適宜(25~28℃),提前預熱輻射台,足月兒輻射保暖台温度設置32~34℃,或腹部體表温度36.5℃,早產兒根據其中性温度設置。並且用預熱毛巾包裏新生兒放在輻射保暖台上。 對<32周的早產兒,可將其頭部以下軀體和四肢放在清潔的塑料袋內,或蓋以塑料薄膜置於輻射保暖台上,不用擦乾,擺好體位後繼續初步復甦的其他步驟。避免高温,防止引發呼吸抑制。 位:擺正體位:仰卧、可使用肩墊,抬高肩部,置新生兒頭輕度仰伸位即“鼻吸氣位”,保證呼吸順暢。 吸:強調“必要時”吸引口鼻, 即分泌物過度或有氣道梗阻時,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先口咽後鼻清理分泌物,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時間(<10s),吸引器負壓不超過100mmHg(1mmHg=0.133kPa)。吸的時候發現羊水有胎糞污染時怎麼辦?
首先要判斷新生兒有無活力,肌張力低;無呼吸或喘息樣呼吸;心率<100次/分,3項具備1項即為無活力,應在20秒內完成氣管插管及用胎糞吸引管吸引胎糞。如果不具備氣管插管條件,應快速清理口鼻後儘快開始正壓通氣,新生兒有活力時,繼續初步復甦。
擦和刺激:擦乾全身(撤掉濕巾和重新擺正體位):快速徹底擦乾眼睛、面部、頭、軀幹、四肢及背部,徹底擦乾即也是對新生兒的刺激以誘發自主呼吸,如果仍無呼吸也可以用手拍打或手指輕彈新生兒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誘發自主呼吸。如這些努力無效表明新生兒處於繼發性呼吸暫停, 需要正壓通氣。 做完別忘了評估,決定下一步:呼吸暫停或喘息樣呼吸,或心率<100次/分,進行正壓通氣。
心率、呼吸均正常,僅有紫紺,不再根據膚色評估是否常壓給氧;
有呼吸,心率>100次/分,但有呼吸困難或持續發紺,可給清理氣道,氧飽和度監測,如氧飽和度低於標準值,可給CPAP或常壓給氧,特別是早產兒。
04
正壓通氣和氣管插管——建立呼吸(B)
“肺的有效通氣是危重新生兒心肺復甦步驟中最重要的、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一個步驟。” 正壓通氣指徵:呼吸暫停或喘息樣呼吸,或心率<100次/min。 另外,如果新生兒有呼吸且心率≥100次/分,但在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或常壓給氧後,新生兒氧飽和度不能維持在目標值,可以考慮嘗試正壓通氣。 (1)氣囊面罩正壓通氣: 壓力:通氣壓力需要20~25cmH 2O(1cm 2O=0.098kPa),少數病情嚴重的新生兒可用2~3次30~40cmH 2O壓力通氣。 頻率:40~60次/分。 用氧:推薦縣及縣以上醫療單位創造條件在產房添置空氧混合儀、空氣壓縮器及脈搏血氧飽和度儀。胎齡≧35周的新生兒開始復甦時用空氣進行復蘇(即21%濃度的氧),胎齡<35周的新生兒開始復甦時,將空氧混合儀調至氧濃度21%~40%。使用空氧混合儀根據血氧飽和度調整給氧濃度,使氧飽和度達到目標值; 胸外按壓時給氧濃度提高到100%。 T-組合復甦器(T-Piece復甦器):T-組合復甦器是一種由氣流控制、有壓力限制的機械裝置,能提供恆定的吸氣峯壓(PIP)及呼氣末正壓(PEEP)。指南推薦縣及縣以上醫療單位尤其是三級醫院使用,對早產兒的復甦更能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開始正壓通氣時即刻連接脈搏氧飽和度儀,並觀察胸廓是否起伏。有效的通氣表現為胸廓起伏良好,心率迅速增快。如達不到有效通氣,需要做矯正通氣步驟。 矯正通氣步驟: 其他:持續氣囊面罩正壓通氣(>2min)可產生胃充盈,應常規經口插入8F胃管,用注射器抽氣並保持胃管遠端處於開放狀態。 做完也要再次評估: 心率<60次/分,再評估通氣技術,必要時再做矯正通氣步驟,給予氣管插管,提高氧濃度至100%,開始胸外心臟按壓。 心率60~99次/分,再評估通氣技術,必要時再做矯正通氣步驟,可考慮氣管插管正壓通氣,提高氧濃度。 心率≥100次/分,逐漸減少正壓通氣的壓力和頻率,同時觀察是否有有效的自主呼吸,如心率持續大於100次/min,有有效的自主呼吸,則停止正壓通氣,如氧飽和度未達到目標值可常壓給氧。 氣管插管指徵:羊水胎糞污染新生兒無活力時,通過氣管導管吸引胎糞; 氣囊面罩正壓通氣無效或效果不佳; 需要胸外按壓; 需要氣管內給藥; 特殊指徵:極度早產、給表面活性物質、先天性膈疝或超低出生體重兒。 氣管插管整個操作時間不超過20~30秒。 還要注意根據新生兒的體重和胎齡選擇合適的用品和操作。 方法: 首先固定頭部,常壓給氧; 左手持喉鏡,順舌面右側滑入鏡片,將舌推向口腔的左側,將鏡片頭部伸到會厭谷的位置; 上抬鏡片,使會厭軟骨抬起暴露聲帶和聲門; 右手持氣管導管,當聲門張開時經聲門送入導管,直到導管上的聲帶線達聲門水平。 確定插管成功的方法: (1)胸廓起伏對稱; (2)聽診雙肺呼吸音一致,尤其是腋下,且胃部無呼吸音; (3)無胃部擴張; (4)呼氣時導管內有霧氣; (5)心率、血氧飽和度和新生兒反應好轉; (6)有條件可使用呼出氣CO 2檢測器,可快速確定氣管導管位置是否正確。05
胸外按壓——建立循環(C)
30秒有效的正壓通氣(胸廓起伏) 後,心率持續≥60次/分時,在實施正壓通氣的同時開始胸外心臟按壓。 ①雙手拇指的指端按壓胸骨,根據新生兒體型不同,雙拇指重疊或並列,雙手環抱胸廓支撐背部;雙拇指垂直於患兒胸骨下1/3,即雙乳頭連線中點下方,避開劍突; ②胸外按壓和正壓通氣配合,比例為3:1,即按壓90次/分,通氣30次/分,達到每分鐘約120個動作。每個動作約1/2秒,2秒內進行3次胸外按壓,1次正壓通氣。 ③深度為胸廓前後徑的1/3。 ④按壓持續時間60秒。 再次評估: 心率く60次/分,檢查正壓通氣和胸外按壓操作是否正確,是否給予100%氧,如通氣和按壓操作皆正確,做緊急臍靜脈插管,給予腎上腺素。為便於插管操作,胸外按壓者移位至新生兒頭側做拇指法胸外按壓。 心率≥60次/分,停止胸外按壓,以40~60次/分的頻率繼續正壓通氣,給氧濃度可減至40%。 心率>100次/分或以上,新生兒又有自主呼吸,可逐漸減少或停止正壓通氣,根據脈搏氧飽和度數值決定是否常壓給氧。06
藥物復甦(D)
新生兒復甦過程中其實是很少應用到藥物。 只有在有效的ABC之後[至少30秒有效的正壓通氣(有胸廓起伏)和60秒胸外按壓配合100%氧正壓通氣],且新生兒心率仍在60次/分以下,才會給予腎上腺素(1:10000濃度),首選臍靜脈給藥,0.1~0.3ml/kg。 擴容劑:有低血容量、懷疑失血或休克的新生兒在對其他復甦措施無反應時,推薦生理鹽水擴容。首次劑量為10ml/kg,經臍靜脈或外周靜脈5~10min緩慢推入。必要時可重複擴容1次。 復甦完了也不是就完事了,還要 監護評估復甦效果與合併症。 復甦後的新生兒可能有多器官損害的危險,應繼續監護,包括: (1)體温管理; (2)生命體徵監測; (3)早期發現併發症。 繼續監測維持內環境穩定,包括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紅細胞壓積、血糖、血氣分析及血電解質等。 需要復甦的新生兒斷臍後立即進行臍動脈血氣分析,出生後臍動脈血pH<7結合Apgar評分有助於窒息的診斷和預後的判斷。及時對腦、心、肺、腎及胃腸等器官功能進行監測,早期發現異常並適當干預,以減少死亡和傷殘。 一旦完成復甦,為避免血糖異常,應定期監測血糖,低血糖者靜脈給予葡萄糖。如合併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腦病,有條件的醫療單位可給予亞低温治療。 祝所有小天使平安健康! 參考文獻: 1.中國新生兒復甦項目專家組.中國新生兒復甦指南(2016年北京修訂)[J].中華圍產醫學雜誌,2016.19(7):481-486. 2.葉鴻瑁,虞人傑,朱小瑜.中國新生兒復甦指南及臨牀實施教程[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7. 3.中國新生兒復甦項目專家組.國際新生兒復甦教程更新及中國實施意見[J].中華圍產醫學雜誌,2018,21(2):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