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終結結核病還有多遠? (健康直通車(第113站))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們離終結結核病還有多遠? (健康直通車(第113站))

  朱慧卿作(新華社發)

  提到結核病,不少人認為它已經被消滅。事實上,這種古老的疾病從未遠離人類社會。當前,中國結核病流行狀況如何?我們離終結結核病還有多遠?遏制結核病難點在哪裏?

  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臨牀中心副主任、北京胸科醫院副院長李亮。

  “熟悉的陌生人”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傳染病之一,結核病也被稱為“白色瘟疫”“癆病”。結核病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可以侵害人體的各種器官,以肺結核最為多見。在西方,肺結核曾被稱為“死亡之首”,在中國也曾有“十癆九死”的説法。

  1882年3月24日,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佈發現了結核病的致病菌,結核病的防治工作迎來曙光。隨着20世紀50年代鏈黴素、異煙肼、利福平等抗結核特效藥物的出現,“十癆九死”的歷史被徹底扭轉,結核病不再是不治之症,甚至一度銷聲匿跡。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着全球人口流動增加、耐藥菌株的出現及艾滋病的流行等因素,結核病在全球範圍內死灰復燃。1993年,世界衞生組織根據結核病發病率等情況,宣佈結核病進入“緊急狀態”。

  “一些人很多年沒聽到結核病了,覺得結核病已經被消滅了,但其實結核病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可以説是‘熟悉的陌生人’。”李亮説,結核病仍然是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全球性公共衞生問題。

  據世界衞生組織發佈的《2022全球結核病報告》估算,自2000年以來,全球結核病防治工作共挽救了約7400萬人的生命,但2021年全球仍有約1060萬人新發結核病,160萬人因結核病而死亡。在中國,結核病防控取得了重大進展,近年來結核病患者治癒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但作為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國結核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中國2021年估算的結核病新發患者數為78萬,僅次於印度和印尼。

  控制並最終消滅結核病是全球共同的責任。2014年,世界衞生組織提出“終止結核病策略”,並提出2035年目標:與2015年相比,結核病發病率減少90%,死亡數減少95%,結核病的發病率降至10/10萬以下。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2030》提出,2030年要終止結核病的流行。

  “結核病防控的核心指標之一是發病率。”李亮説,“如果一個傳染病的發病率降到10/10萬以下,我們就可以認為該傳染病的流行被終結了。中國2021年估算結核病發病率為55/10萬,要降到10/10萬以下,亟需創新手段、綜合施策,強有力推動結核病防控工作。”

  終結結核病流行任重道遠

  終結結核病流行,難點在哪裏?

  李亮表示,要想終止結核病流行,需要具備3方面條件:好的疫苗、新型診斷工具和有效的臨牀藥物。

  在疫苗方面,李亮介紹,目前人類主要依靠1921年誕生的卡介苗預防結核病。卡介苗對預防兒童重症結核病較為有效,但對預防肺結核尤其是成人肺結核效果有限。“卡介苗在預防傳染病發生髮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它並不完美,它不像天花疫苗具有100%的保護效力,讓人接種後一輩子都不會再得病。”李亮説,為了克服卡介苗保護力不足的缺點,全球正在加速研發新型結核疫苗,部分候選疫苗已進入臨牀試驗階段,取得了一定進展。

  在新型診斷工具方面,李亮介紹,傳統的結核病診斷方法主要有兩種:痰培養和X光片。這兩種檢測方法在臨牀上使用了上百年,存在診斷時間長、檢出率低的侷限。好的診斷工具要能在疾病早期或無症狀時期就發現結核病。目前結核病檢測方法取得了一些進步,如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新的診斷工具更敏感、更方便、更高效,但因價格較高,尚未在所有醫療機構普及,希望這些比較快速、便捷的診斷工具能儘快向基層普及。

  在臨牀藥物方面,李亮介紹,理想的抗結核藥物應該讓患者服藥後幾天或幾周就能痊癒。但結核病治療領域一直面臨着一種尷尬:結核病菌“進化”了幾千年,且還在不斷更新換代,但抗結核藥物基本還停留在幾十年前,近半個世紀僅研發了3款新藥,且藥物可及性偏低。“新藥的研發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擁有這些豐富資源的國家患者相對較少,企業研發缺少動力,而最需要結核病新藥的國家卻面臨資源有限的困境。”李亮説,近年中國在防治結核病上的投入越來越多,很多新藥項目也進入臨牀階段。結核病是世界性傳染病,需國際合作聯合研究,加大藥物、疫苗的研發力度和新技術應用力度,目前不少企業在加快創新藥研發,可以期待未來會有更新更好的藥物出現。

  “終結結核病流行,我們任重道遠。”李亮説,“目前我們在疫苗、新型診斷工具和臨牀藥物3方面離理想狀態還有較大差距,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需形成全社會參與防治氛圍

  中國一直高度重視結核病防治,將其納入健康中國戰略,不斷提升保障水平,開展多部門合作,呼籲全社會參與,並積極推廣新診斷技術、新治療方案和新管理工具。近年來,國家層面已經開始密集部署相關工作。

  “新冠疫情提高了大家對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視程度。”李亮説,人們在新冠防控中形成的良好衞生習慣,例如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注意咳嗽禮儀等,這些措施同樣有利於預防結核病。但與此同時,2020年和2021年中國報告的結核病患者數大幅度減少,“是患者突然變少了嗎?經驗告訴我們並不是,這反而説明未確診和未治療的結核病患者數有所增加,可能導致更多的社區傳播感染。”

  在傳染病防控工作中,及時有效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是保護易感人羣、遏制疾病傳播的重要辦法。“但結核病防控的難點之一在於其發病隱匿,結核病的潛伏期短的幾個月,長的幾年甚至十幾年,這給結核病防控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為此,我們的防控策略要變被動發現為主動出擊。”李亮説,目前結核病多為因症就診,但研究表明,近一半的結核病患者為無症狀,因此應通過健康查體發現更多潛伏的結核病,“中國人口基數大,全員篩查難以實現,但可以對高危人羣進行篩查,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做過移植手術的患者等。”

  “雖然當前結核病提倡非住院治療,但實際上傳染病患者如果隔離做不到位,容易擴大傳播。未來可以進一步做好結核病患者的隔離治療,減少疾病擴散的風險。”李亮認為,結核病患者的管理十分重要,結核分枝桿菌是一種很容易產生耐藥的細菌,只有合理規律用藥才能有效殺滅結核菌,私自停藥/間斷用藥不僅會導致治療失敗、復發,甚至可能產生耐藥。普通結核病約6個月就會治好,一旦成為耐藥結核病,再治療的時間將更長(一般需要18—24個月),治療難度更大,治療費用也將高出一般肺結核10倍以上,而且治癒率較低。同時,耐藥結核一旦傳染給他人,被感染者發病後也會是耐藥結核病。

  “結合臨牀經驗,近年來結核病疑難重症患者在診治上有一些新特點。”李亮介紹,結核病患者的發病年齡在逐漸增加,八九十歲的門診或住院患者很常見;有合併症的結核病患者比例增加,不少患者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常見疾病,治療難度增加。“老年人是患結核病的高危人羣。”李亮説,建議老年人每年做一次胸片或CT,篩查結核病,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李亮説,終結結核病還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形成全社會參與防治的氛圍,“一些羣眾對結核病認識不足、警惕性不夠,應繼續向大家科普結核病的疾病信息、危害和防治知識等。”

  延伸閲讀

  結核常識知多少?

  什麼是結核病?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除了頭髮、指甲和牙齒外,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最常見發生在肺部,稱為肺結核,其次是結核性胸膜炎、淋巴結核、骨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等。

  結核病是如何傳染的?

  肺結核是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患者通過咳嗽、咳痰、打噴嚏將結核菌播散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帶有結核菌的飛沫即可感染。

  與肺結核患者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學習的人都是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有可能感染結核菌,應及時到醫院去檢查排除。

  肺結核主要有哪些症狀?

  咳嗽、咳痰超過2周,出現咯血或痰中帶血是肺結核的主要局部症狀。此外,胸悶、胸痛、午後低熱、夜間盜汗、全身無力、食慾減退或體重減輕等也是肺結核的常見全身症狀。

  哪些人容易感染結核?

  所有人羣均易感,以下人羣感染風險高: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嬰幼兒、青少年、學生、60歲及以上老年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糖尿病、矽肺、糖皮質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劑長期使用者;營養不良、長期酗酒者;肝硬化、胃切除術後、空腸迴腸吻合術後;腎功能不全、血液透析者;惡性腫瘤、精神病患者等。

  若懷疑得了結核病,應去哪就診?

  咳嗽、咳痰2周以上,應懷疑得了肺結核,應及時到當地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就診。

  肺結核能治好嗎?

  普通肺結核只要堅持全程規範治療,成功治療率在90%以上。如不規範或不合理治療,很容易導致治療失敗,甚至產生耐藥。耐藥肺結核的成功治療率低,僅為60%左右,且治療費用高,一般需花費20萬—30萬元。

  肺結核會遺傳嗎?

  肺結核是傳染病而不是遺傳性疾病,不會遺傳給下一代。但在肺結核傳染期可通過空氣傳播,容易傳染給其他家庭成員。

  肺結核患者應注意什麼?

  咳嗽、打噴嚏時,應當避讓他人、遮掩口鼻;不要隨地吐痰,要將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帶蓋痰盂裏,不方便時可將痰吐在消毒濕紙巾或密封痰袋裏;儘量不去人羣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必須去,應當佩戴口罩;居家治療的肺結核患者,應儘量與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風,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15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們離終結結核病還有多遠? (健康直通車(第113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