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寶寶逛商場,是種怎樣的體驗?
想象中,你美麗優雅,氣場兩米八;娃聽話又禮貌,人見人人誇;一派母慈子孝,氣氛祥和又融洽;而現實卻很可能是……你苦口婆心疲憊不堪;娃撒潑打滾地上一癱;圍觀羣眾竊竊私語指指點點,空氣中充滿尷尬。
誰説買買買是件快樂的事?帶娃出來,買買買可不只是要錢,可能“要命”——尤其是,當熊孩子見啥都想買,而且有非買不可的執念,那你就煎熬了。
不買?
等待你的可能是高分貝哭鬧,以及循聲而來的一萬道複雜的目光;
買?
息事寧人的妥協,解決了這一次,可能還有下一次撒潑來得更猛烈。
寶寶又哭又鬧,買還是不買?
別以為這只是錢的問題,有錢隨便買,沒錢就不給買?
NONONO!
如果簡單粗暴地拒絕孩子,會讓孩子的訴求得不到滿足,產生自己“不值得擁有”的沮喪心理,或是“憑什麼我不能要”的逆反心理。
如果一味滿足孩子,寶寶會覺得很想要的東西輕鬆地就能得到,或“哭一哭就能實現願望”,可能並不會珍愛這“輕易”獲得的玩具,還容易養成遇事不如意就撒潑哭鬧的習慣。
那到底給不給買呢?
關鍵在於,寶寶的需求是否合理,以及,你認為的“合理”是否也是寶寶能接受的。
大多數父母拒絕的理由很“充分”:
家裏有很多這樣的玩具了啊,買了也沒見你怎麼玩,再買也是浪費!
網上明明有同款啊,價格便宜一半,幹嘛一定要商場買?
其實不能怪寶寶“矯情”,也不能説他胡攪蠻纏,他“哭”的內心戲可能是:
這個玩具我太喜歡了,不能買,好傷心!
我都這麼喜歡了,為什麼不能買給我,是我不配擁有嗎?
不買就不買,為什麼還要責怪我不懂事?是不是爸爸媽媽不愛我?
就好比,你想買新款連衣裙,老公説“你都有一衣櫃裙子了,怎麼還要買?”
你是不是也會鬱悶生氣?“哼,去年的裙子配不上今年的我,不買是不是不愛我?”
所以,孩子對物質有需求很正常,想要“寶寶少哭鬧,父母少焦躁”,就要取捨有度,滿足時要講究智慧,拒絕時也要講究方法。
如果滿足,要如何把握“度”?
如果是必需品,價格又能接受,可以買。
讓寶寶明白,不是所有喜歡的東西都要買,而是挑有需要的。
你可以引導寶寶發現物品的價值——
“你想買個玩具救護車?好像不錯哦,可以配合家裏的消防車和警車,一起玩救援遊戲呢!”
這樣寶寶可以獲得玩具帶來的樂趣,也不至於買回去玩兩次就放地板落灰。
買之前,可以設置一些條件。
讓寶寶明白,想要的東西,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得到的,寶寶會更珍惜。
你可以引導寶寶承諾愛護,或是瞭解它的來之不易——
“要買這套積木可以,但你要保證自己收拾。如果亂丟了,以後就不買了哦!”
“這個機器人有點貴,媽媽需要攢2個星期,下下個週末我們就來買!”
試試給孩子自己支配的零用錢。
對大一點的孩子,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定期給孩子一些零用錢,並給他們自由支配的權力,這樣能讓孩子養成初步的理財意識,培養獨立性。
“媽媽每個月給你十塊錢,你用自己的錢,只要攢夠了,想買什麼都可以哦!”
如果拒絕,要如何有效安撫?
安撫寶寶的情緒
如果寶寶急哭了,先擁抱、安撫,讓他冷靜下來。悲傷痛哭中是聽不進道理的哦~
“寶寶,我們現在在商場裏,你的哭聲太大了,已經影響到別人了,請你和媽媽一起到邊上,咱先不哭了,好好談談。”
理解寶寶的需求
別急着責怪與數落,先認同孩子的需求。
“我能理解你現在的心情,你很喜歡這個藍色的警車,它警號燈會發光,還有警笛聲,真的很酷啊,怪不得寶寶想要呢!”
表明拒絕的原因
讓寶寶明白,拒絕需求,不是因為你不值得擁有,也不是因為不愛你,是因為我們需要更理性地消費。
“但是我們家裏已經有好幾輛警車了哦,我們的警車停車場就快要停不下啦!你還記得那輛白色警車嗎?對,他們只是顏色不一樣。你把藍色警車帶回去,白色警車可能會不開心吧?如果你很喜歡,媽媽陪你多看一會兒再走。”
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寶寶的需求可能就是一時興起,並不是真的非它不可。這種時候試試轉移注意力——
“那邊好像有小丑在送漂亮的氣球,咱們快去看看吧!”
注意:如果打定主意要拒絕,那麼就温柔而堅定地執行,讓孩子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千萬不要拒絕到一半又受不了哭鬧而妥協,前功盡棄,反而得不償失哦!
滿足時不放縱,拒絕時不打擊,妥善回應寶貝的需求。但願,娃不哭鬧,你不咆哮,所有的買買買,都是愉悦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