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這3個“怪癖”,往往代表高智商,家長別扼殺了“天才基因”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健康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看了一本博士週刊:孩子三歲的時候創造力極速發展,4到5歲的時候創造力處於巔峯時期,到了五歲之後,創造力就開始急速衰退。故而,每一個父母都應該重視這一個年齡階段,發揮孩子最大的潛力,切勿隨意干擾孩子們的“怪癖”,有時候你眼中的這些“怪癖”,卻往往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現。

鄰居家四歲的童童喜歡亂寫亂畫,每次都把家裏搞得一團糟,牆上也是黑一塊白一塊,新買的書本也是“無一倖免”都是“大花臉”。童童媽是一個比較喜歡乾淨的人,一開始的時候會大聲訓斥孩子,嚇得童童不敢在牆上亂畫,只能塗到地上。到了後來,在童童媽的“大力整改”之下,這個孩子徹底老實了,不僅不在牆上地上亂畫,在繪畫本上也是半天不下筆。

“亂塗亂畫”,也許在家長眼中這是孩子不聽話,這孩子搞破壞的表現,但實際上,這正是孩子創造力正在發育的表現。天馬行空極具抽象,如果好好地培養的話,很容易激發孩子的某些潛力,讓孩子在某一個方面成才。可是童童媽的做法,顯然是把孩子的天賦,直接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小時候的達爾文,喜歡盯着地面待一下午,這是痴傻的表現嗎?他只是實在認真研究昆蟲而已,小時候的愛因斯坦,課本上最簡單的知識都記不住,這是愚笨的表現嗎?不,愛因斯坦曾經直言解釋過這個問題:“我感覺課本上的知識根本沒用,只是記我想記住的東西罷了。”也許孩子們在你眼中的怪癖,正是他們創造力和聰明的表現,家長們千萬忽視不得,不要誤殺了孩子的“天才基因”。

1.拆東西搞破壞,不一定是“破壞”現象,家長不要制止

有很多孩子比較喜歡“搗蛋”,把家裏的電話機拆了,把家裏的電視機拆了,家長們氣得火冒三丈,恨不得提起來還是胖揍一頓。但是孩子拆東西的這個“怪癖”,這是他聰明的表現,他對外界的一切事物充滿了新奇,急迫的想要探索,家長們千萬不要立刻嚴厲地去制止孩子,而是應該鼓勵孩子,讓他們重新組裝起來,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而且也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

2.經常盯着某處發呆,對外界不聞不問

這類孩子看着好像有點愚笨,動不動就發呆,甚至別人喊他三聲都聽不見。家長們可能會非常擔憂,是不是我家孩子出什麼問題?實際上這是孩子專注力的表現,孩子在發呆的過程,可能在專注於研究某件事,也可能在專注于思考某件事,家長們不要隨意打斷。

3.毛手毛腳,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心

有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精力太旺盛,總是毛手毛腳的,看到什麼都想拿來看看摸摸碰碰,一點都不穩重,一點都不聽話。這可是好事兒,對外界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正是科學家和發明家特有的潛質,家長們應該支持孩子,滿足他們的探索欲,鼓勵他們的探索欲。

看完孩子這麼多怪癖,家長們是不是恍然大悟?原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都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現呀。故而,日後再發現孩子有以上這種特徵,千萬不要無緣無故地打斷他們,不僅如此,還要來支持他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潛力。這時候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激發他們對外界的好奇心

孩子都是具有童心的,他們對這個陌生的世界處處充滿新奇,就在他們好奇心最旺盛的階段,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感受自然,鍛鍊社交,發現科技裏面的原理,遵循萬事萬物的內在規律和緣由,從小就要給孩子培養一個好奇心,讓他們對外界外物產生一個興趣,激發潛力。

第二、讓孩子順其自然的成長,家長們不要過多“干涉”

孩子又在牆上亂塗亂畫了?孩子又把遙控器給拆了?家長們先彆着急生氣,試着鼓勵讓孩子畫出更精美的畫作,學會欣賞孩子的作品,試着鼓勵讓孩子重新組裝起來,激發他們創造的潛力。而且千萬不能隨意打斷他們,把握住孩子這一階段的黃金時期,盡最大的限度發掘他們的潛力。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大不相同的,也許我們以為的“怪癖”,恰恰就是孩子發育成長的表現,家長們切勿不可隨意打斷。順其自然,給孩子最大的自由和空間,讓她們盡情釋放自己的潛力,培養孩子成人成才。

你家孩子都有哪些讓你“匪夷所思”的舉動呢?你會怎麼處理呢?歡迎留言評論告訴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