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雲南中醫】
你知道嗎?中藥中有一類特殊的藥屬於“中藥毒性藥品”,其有大毒、有毒、小毒之分。在《本草綱目》中,毒性藥品常被劃分在“下品”中。毒性藥品在中藥家族中數目也不算小,如2015版(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收載的618種中藥材及飲片中,標註有毒者達83種。其中,大毒有10種,有毒432種,小毒有31種。
而云南人一到冬季就喜食的草烏,其實也是屬於有毒中藥材,生品的草烏被列為我國醫療28種毒性藥品中的藥物,在中醫醫院一般只使用炮製品。因此在雲南,冬季吃草烏中毒的事件,每年都可謂是屢見不鮮。但事實上,人們所食的草烏又並非藥典品種的草烏,而是毒性更大的雲南小草烏。
那麼,這兩者是如何區分的呢?
草烏和小草烏之別
1.草烏
別名:烏頭、五毒根。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的塊根。秋季採挖,除去殘莖、鬚根及泥土,洗淨,乾燥。
生於山坡草地或疏林中;主產山西、河北、內蒙古及東北。
性狀鑑別:本品呈不規則長圓錐形,形如鳥喙,長 2~7 cm,直徑為 0.6~1.8 cm。略彎曲,頂端常有殘莖和少數不定根殘基,有的頂端一側有一枯萎的芽,一側有一圓形或扁圓形不定根殘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皺縮,有縱皺紋、點狀鬚根痕及數個瘤狀突起的支根,習稱“釘角”。質硬,斷面灰白色,粉性,並有曲折的環紋及筋脈小點。氣微,味辛辣、麻舌。
化學成份:含烏頭鹼、中烏頭鹼、阿替新鹼等。
性味歸經:性熱,味辛、苦。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温經止痛。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炮製後用。
用法用量:一般炮製後用。
制草烏:1.5~3g,宜先煎、久煎。
外用:入湯劑煎水外洗。
注意事項:
(1)生品不可內服。不宜與貝母、半夏、白芨、白蘞、天花粉、瓜蔞皮、瓜蔞仁同用。
(2)該品有大毒,尤其對神經官能有一定影響,其鎮痛效果主要是通過對局部神經的麻痹作用而實現;慎用!
(3)為醫療用毒性藥品,不可內服。
2.小草烏
別名:雞足草烏、細草烏。
來源:毛茛科翠雀花屬植物滇北翠雀花,以塊根入藥。夏秋採挖,放入石灰水中浸泡1~2日,取出,洗淨石灰,切片曬乾或研粉。
生於山坡、荒地或疏林中;分佈雲南。
性狀鑑別:本品根圓錐形,長2-8cm,直徑1-5m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微具網狀紋理;根頭殘留葉柄殘基及中空的莖基。質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辛、苦。莖青黃色,具縱稜,表面被反曲而貼伏的短柔毛。葉柄長,基部具鞘;葉片黃綠色,展平後呈圓五角形,長2-6cm,寬4-8.5cm,3全裂,裂片再一至二回細裂。
總狀花序有3-15朵花;下部苞片葉狀,其他苞片線形;萼片5,紫藍色,橢圓形,距鑽形;藍色;退化雄蕊瓣狀,藍色,具黃色髯毛;子房密被短柔毛。蓇葖果長1.4-2cm。種子倒卵狀四面體形,沿稜有翅、質脆;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雲南翠雀花根含飛燕草鹼(Delco-sine)等生物鹼。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有毒。肺;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痛、殺蟲止癢;主風熱牙痛、風濕痹痛、瘡癰癬癩。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搗汁浸洗;或研末水調塗擦。
注意事項:
(1)生品不可內服。不宜與貝母、半夏、白芨、白蘞、天花粉、瓜蔞皮、瓜蔞仁同用。
(2)該品有大毒,尤其對神經官能有一定影響,其鎮痛效果主要是通過對局部神經的麻痹作用而實現,忌用!
總之,無論是哪種草烏,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冬季進補堅決不提倡大眾食用。
本文作者:顧蘅
副主任藥師,雲南中醫藥大學兼職教師。現就職於昆明市中醫醫院,從事中藥工作20年,在《中醫臨牀研究》《雲南中醫中藥雜誌》等雜誌上發表專業技術論文20餘篇,曾參與撰寫論著書籍《怎樣睡眠心不累》《實用偏方治百病》《皮膚病與美容藥膳》第二主編,《中醫科普一點通》編委。首屆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中華醫學會藥學分會委員,雲南中醫藥學會中藥臨牀與藥事管理專委會委員,昆明醫學會臨牀藥械管理委員會委員。
責任編輯丨馬春麗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