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句話源自於《內經》,這是在告訴我們一年四季的養生調理都應順應季節和氣候的特點。隨着秋季的到來,我們的養生重點也要有所變化。那你們知道,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幹嘛嗎?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大家都知道秋天氣候的關鍵詞之一就是“乾燥”,而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濕”,秋季可以説是最適合脾氣恢復的季節,在秋季,人更不易出現長夏時那種濕、困的感覺。如果能利用這個季節來調理人的脾胃功能,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有人就要問了,初秋調理脾胃有什麼好方法嗎?白朮今天給大家推薦千古第一補氣健脾方——四君子湯,具體有些什麼功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千古第一補氣健脾方——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出自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什麼叫“君子”呢?因為藥方主要用了四味藥物: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它們是中藥裏有名的四君子,均有平、温的特性,不燥熱,補性平和,正如那些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的君子。
四君子湯的配伍非常精妙,堪比排兵佈陣,主副相配非常講究。我們簡單闡述一下組方思路:
人蔘——君藥,甘温益氣,健脾養胃;
白朮——臣藥,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
茯苓——佐藥,甘淡,健脾滲濕,與白朮相配,健脾祛濕之功更加顯著;
甘草——使藥,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其中,人蔘就好比陣營中的主帥,主帥出馬,令敵人聞風喪膽。所以主帥人蔘藥力是最大的,補氣的作用最強,能夠提振脾胃陽氣,加強脾胃的運化功能。
白朮也是健脾的高手,來做副將正合適。白朮不僅能夠健脾,還有燥濕的作用,可以將體內的可以利用的水濕,變成身體需要的津液,這一過程也被稱為氣化。
一個軍隊中除了要有主帥和副將以外,也需要有輔佐的將士,茯苓祛濕功效強,來充當佐藥再合適不過了。茯苓作為九大仙草之一,藥效平和,既能祛除濕氣,還不傷及脾胃,在四君子湯中的作用也很重要。
最後一個味藥為甘草,雖然官位不高,但是勝在技能全面。甘草既能輔助人蔘、白朮、茯苓健脾補氣的功能發揮,還充當和事佬的角色,調和諸藥,使力氣往一個地方使。另外,甘草還有解百毒的作用,緩衝藥的副作用。
以上四位藥配合得簡直是天衣無縫,整個方子升降有序,温補而不滋膩,使四君子湯補氣健脾的功效完美髮揮。
適宜人羣&食用方法
看到這裏,小夥伴們肯定想問,什麼適合吃四君子湯?應該怎麼吃?接着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四君子湯最適合以下人服用:
胃口不好的,吃不了多少飯的;
容易胃脹、腹脹的;
長期便溏的,大便不成形的;
身體濕氣重的;
説話有氣無力的,説話聲音很小的;
四肢乏力,老想坐着或者躺着;
舌頭有齒痕,舌苔很白,上面有水濕的;
四君子湯標準配方:人蔘、白朮、茯苓各9g,甘草(炙甘草)6g。
【四君子湯的煎服方法】
第一步:把藥材沖洗乾淨。
第二步:把藥材放入煎藥壺,加水3碗(平時家用飯碗),浸泡20分鐘。注意:水不要倒掉。
第三步: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慢煎25分鐘。倒出藥液。
第四步:再加水2碗,燒開後改用小火慢煎20分鐘。將藥液倒出。
第五步:將兩次得到的藥液倒在一起。
第六步:重複上一步驟,加水2碗,大火燒開,小火慢煎。
如此反覆煎三次之後,把得到的藥液混合,得到約650ml。
第二天分三次服用,每次約200毫升。
因為是健脾補氣的藥最好上午之前,吃飯之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