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涼拌木耳竟差點把人送走?罪魁禍首原來是它
近日,杭州57歲的王大媽因食用浸泡了2天的黑木耳而發生食物中毒,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四肢濕冷、皮膚鞏膜黃染、休克等情況,被送進ICU搶救,所幸經抗休克、抗感染、補液等治療後,總算是脱離了生命危險。
(圖源:見水印)
木耳本身是無毒的,把王大媽“送”進重症監護室的,是木耳泡發變質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毒素——米酵菌酸。
2020年10月,黑龍江省雞西市曾發生過一起“酸湯子”食物中毒事件,該事件造成了食用“酸湯子”的9人全部死亡,其罪魁禍首,同樣是米酵菌酸。
(圖源:黑龍江省衞健委)
在我們發酵面米食品、泡發木耳銀耳的過程中,極易被一種細菌——椰酵假單胞菌酵米麪亞種污染,這種細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本身不致病,抵抗力也較弱,56℃ 5分鐘即可殺死,對各種常用消毒劑抵抗力也不強。
但是,椰酵假單胞菌酵米麪亞種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而米酵菌酸毒性強,十分耐熱,蒸煮等一般烹調方式均不能破壞其毒性,不過它對酸、氧化劑和日光不穩定。
米酵菌酸的主要中毒食品為發酵玉米麪製品、變質鮮銀耳及其他變質澱粉類(糯米、小米、高粱米和馬鈴薯粉等)製品,因椰酵假單胞菌酵米麪亞種的最佳產毒温度是26 ℃~28 ℃,故米酵菌酸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兩季。
(圖源:圖蟲創意)
米酵菌酸中毒起病較急,潛伏期為2h~24h,主要症狀為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而且,米酵菌酸中毒沒有特效解藥,只能採取一般的催吐、洗胃、清腸、保肝、護腎等對症處理措施,病死率高達30%~50%,是我國食源性疾病中微生物性因素事件的首要死亡原因。
預防米酵菌酸中毒,最主要的是不自制、不食用酵米麪;幹木耳/銀耳泡多少吃多少,冷水泡 1~2 小時即可,泡好後及時食用,不要過夜,食用前注意有沒有發黏、異味、不成形的情況,如有,就要丟掉不再食用。
如果食用酵米麪、吊粑漿、糯米湯圓及泡發時間過長的銀耳等菌類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立即就醫,如果有同食者,即使尚未發病,也要儘早就醫進行催吐、洗胃等治療。
參考文獻:
[1]陳子慧,黃芮,梁駿華,聞劍,張永慧.2018—2020年廣東省河粉類食品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食品衞生雜誌,2022,34(01):158-162.DOI:10.13590/j.cjfh.2022.01.030.
[2]李建. 警惕!米酵菌酸中毒後無特效藥 夏秋交替之際易發[N]. 中國消費者報,2021-09-02(004).DOI:10.28867/n.cnki.nxfzb.2021.001897.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麪亞種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WS/T 12-1996[S].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