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狂徒老爹IKANKAN
作為家長,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孩子總喜歡亂扔東西,玩過的玩具和看完的漫畫書總是隨手亂放,不管你説了多少次,孩子總是我行我素,於是,只好一邊抱怨一邊自己收拾。
其實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會整理自己的物品,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父母也一定要掌握讓孩子獨立做事的方法,當習慣養成後一切就會變得自然而輕鬆起來。
繼《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合理安排時間》之後,我們繼續帶來高取志津香(日)這個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關於本書作者和出版社背景情況這裏就不再贅述了,不清楚的小夥伴可以翻看關於《合理安排時間》的讀書筆記。
本書的目的是:要讓孩子自己思考“現在該做什麼”,然後主動去做,思考該怎麼做。教會孩子處理問題的具體方法。從“整理好自己的玩具”開始,最終讓孩子學會主動整理自己身邊的所有物品,養成整理的習慣。
01 整理的規則
造成“收拾難”問題的原因,作者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孩子喜歡隨手亂放東西。對於孩子來説,房間裏堆滿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不是亂,而是天堂。二是大人也存在亂扔東西的情況。收集很多低頻使用的東西,讓家裏的空間越來越侷促。家長如果不能首先做到“斷舍離”,孩子也不會如你所願學會整理。
這裏我解釋一下,這種“亂”和“無序”其實是人的天性,不管小孩還是大人。有種説法叫“熵增”現象,即生活自發地走向混亂的一種趨勢。所以,人的活動就是要對抗“熵增”,即讓無序變得有序。因此,只有養成習慣才能對抗天性。
有的家長會一邊抱怨一邊幫孩子收拾,這樣就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的鍛鍊機會。反而導致孩子不能形成自己收拾的意識,變得更加不善於整理。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應該一邊示範,一邊耐心地教孩子做的方法,讓他自己獨立去做,比如採用具體的指示、特點時間點引導、問題調動等方式,不僅傳達了自己的意圖,還照顧了對方的情緒。
02 怎樣分類才更好
想整理,先分類。作者曾在美國居住過一段時間,她發現美國學校專門加入了系統化整理的要求,小朋友可以熟練掌握以下分類技巧:一是按照種類和形狀大小準備分類箱;二是然後給箱子貼上標籤,便於一目瞭然地知道里邊裝了什麼;三是收拾時候不好大喜功,一點一點來;四是常用的物品放到容易拿到的地方。
整理是對大腦的鍛鍊,家長可以首先從生活點滴開始對孩子進行分類訓練。比如,垃圾分類:通過和孩子講述垃圾資源的演變過程,垃圾分類的原則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是地球的一分子,當孩子通過思考建立責任感後,就會更加重視垃圾分類這件事了。還有象衣服的分類、食物的儲藏等日常生活常見的事情,都可以拿來做分類練習。
關於分類,不同人會有不同的分法。同一個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抽象思考和概括能力也會提高,此時分類的結果也會不同以前。所以,分類沒有所謂絕對的正確,孩子的分類方法可能並不實用,但是千萬不要説“這樣不行”這類批評的話語。
井然有序和使用方便同等重要,只要是從實際需求出發的分類方法,不管怎麼分都是正確的。例如,很多人都會把挖耳勺放在筆筒裏,看起來似乎放置的不對,但是確實很方便。
03 需要父母思考的問題
塑造一個易於整理的環境。包括:①把輔助整理的箱子放在合適的地方;②分解步驟,讓整理變成易於完成的事;③平時生活注意保持空間整潔,不亂堆東西。
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一是和孩子溝通後,再決定東西放在何處。二是認真傾聽孩子的話,通過互相商量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想法。三是共同制訂收拾方案,與孩子決定收納地點,最終形成孩子容易收拾的環境。
確定物品擺放的位置。收納場所應該是方便收取的地方、經常使用的地方或者離使用場所比較近的地方。常用的東西放在外面容易拿取的地方;不常用的可以放到靠裏一點;而不再需要的東西,就需要清理掉。
如何不費力地把東西放回原處。包括以下六點:
第一,要做到一目瞭然。例如,把東西放到看得見的地方,找東西的時候也方便;在收納的地方貼上圖標或照片,一看就明白裏邊放的是什麼;象分類垃圾箱那樣,使用不同顏色的袋子進行物品分類等。
第二,用好整理好幫手——箱子。在指定放置點放置專用箱,如果能按部就班地把東西都放進合適的箱子,那麼家裏就比較容易保持整潔。這樣的箱子包括:①半透明的箱子。半透明的箱子不用打開,就能看到裏邊有什麼,非常方便。②能拿動、可以移動的箱子。小玩具和常用的東西可以使用這樣的箱子。③可以扣起來的塑料文具袋。不能弄丟的小東西和畫的畫,折的紙,放到可以扣起來的塑料文具袋裏。④藤條箱。選擇顏值高一點的藤條箱,放在孩子的房間或者客廳,有客人到訪來不及收拾房間的時候,可以把亂七八糟的東西臨時放進去。
第三,保持一定的空間。小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空間概念,必須通過親自做家務、擺放物品去體驗空間感,培養空間意識。比如旅行前,就可以通過讓孩子裝箱,來培養孩子的空間感:要用多少東西,要把這些東西放到多大的包裏。
第四,處理掉不要的東西。很多人家裏都有一些已經過時,但因為完整,所以捨不得扔掉的衣服,壓在箱底很多年終究沒有再穿過一次。而孩子,象外面撿的石頭、樹枝等,或者已經壞掉的玩具,都是難棄難捨的。對確實“雞肋”的東西,如果不能拿出“斷舍離”的勇氣,那麼就無法順利完成收納整理。同時,在扔東西時,也要學會和舊物告別。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在處理不需要的東西時,不是簡單地把不用的東西當成垃圾扔掉,有些東西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或者賣到跳蚤市場,繼續發揮它的價值。在不得不處理不再需要的物品時,要教導孩子心懷感激:到現在為止,謝謝你的幫助和支持。只有孩子懂得珍惜,才能在購買時思考買入的必要性。
第五,與家人攜手打造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區分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首先要保證客廳、衞生間、廚房等公共空間的整潔,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學會照顧所有人的感受,讓大家都生活得方便、舒暢。其次,孩子自己的房間,是孩子隱私的一部分,讓孩子把自己的房間看作“自己的領地”,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自己去整理,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第六,掌握整理文件的方法。文件夾整理法,是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欠缺的技能。整理文件時,在文件夾的背面貼上標籤,寫明裏面裝了什麼,然後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分類,然後加以整理、保管。
04 行動起來吧!
成為整理小達人具體可以分為三步,作者稱之為作戰“三步曲”:
第一步,基礎階段(13天):該階段由父母來做,讓孩子在旁邊學習整理的方法,主要是積極地向孩子傳遞“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概念。
第二步,進階階段(1周):該階段由父母一邊示範,一邊教孩子整理方法。孩子在學習的同時嘗試自己做。通過遊戲式的快樂體驗,幫助孩子養成整理的習慣。無論如何,都不要在沒看到滿意成果的時候放棄,孩子的反覆甚至倒退都是很正常的。要學會鼓勵孩子,堅持下去。
第三步,飛躍階段(2周):該階段由孩子自己整理,父母在旁邊看着孩子整理。在這個階段,父母應該多花些時間好好關注孩子。同時,儘可能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做什麼,在一邊靜靜地看着就好。在前兩個階段,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而在第三階段父母要儘可能地抽離。如果孩子自己做的時候不太理想,就要返回到上一個階段再來一遍。
如果事情無法順利推進,就要採取一定的措施,改變停滯不前的現狀。比如,冷靜地做出分析、耐心地觀察,等着他自己去做,等待他逐漸成長;或者在孩子不採取行動時,去鼓勵他、督促他,讓他去整理;或者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利用做事時間點要求其自己完成;或者多使用引導式話語,少批評孩子,讓孩子去主動思考。
採取措施也不能順利推進時,父母首先是要保持冷靜,儘可能用平和的語氣,耐心地跟孩子交流。同時,態度一定要堅決,如果不能完成整理,就一定會受到規則的懲罰。這個規則的制定不用太高,但應該是家庭成員一起討論形成的,且必須要共同遵守的。要讓孩子認可責任、承擔責任,父母也要帶頭遵守。如果孩子感覺父母其實只是説説而已,哪怕只有一次,孩子也會認為“其實不會怎麼樣吧”。這樣不會起到理想的效果。最後所有的約定只能變成“説説而已”。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調整好心態,畢竟現實中,身為父母工作辛苦、生活忙碌,但孩子並不知道父母在生活中遭遇了什麼。父母決不能把自己的氣撒在孩子身上,要設法讓自己冷靜,可以抽出時間多讀書,給自己充充電,讓自己放鬆放鬆,重新調整好心態。
從整理小的地方開始,成功地邁出第一步。只要反覆積累幾次成功經驗,孩子就會產生想要試試看的心情,從而養成主動性。此時,要真誠而具體地表揚孩子,充分認可孩子的行為,因為付得出努力得到了表揚,孩子就會更加努力,他的優點也會不斷增加。只要孩子取得了進步,自信就會跟着提高,如此便進入了良性循環。
跨越“不想做所以不做”的觀念,是學會自立的基礎,也是千金難買的寶貴品質。
以上就是本書的全部內容,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書單和詳盡好書內容!
讀完一本書,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智慧”,才是最紮實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