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這個詞,我們常常在説,雖然每個人對聰明的定義和標準不同,但是歸結到孩子的學習上,大多是這幾點:學習成績好、做事利索、思維敏捷反應快、有上進心等等。
很多人説,聰明的是天生的,新聞裏那些9歲就上大學,十幾歲就讀完博士的孩子,難道不是天生就智慧過人嗎?
在這裏,我們拋開極個別的天才不談,就説絕大多數的孩子,智能水平都不會相差太懸殊,而後天的培養和鍛鍊,無疑是拉開差距的重要原因。
一個聰明的頭腦究竟是怎麼養成的?其背後有什麼科學原理?今天就和大家來説説相關的知識。
“聰明”的腦科學原理是什麼?
神經科學證明:神經鏈接網絡越發達,大腦越聰明。神經網絡發達的三個主要特徵是:神經粗、鏈接多、密集編織成網。
▼下圖是磁共振拍照技術下的大腦神經網絡
01
如何讓腦神經網絡變得更發達?
當我們學習了一個新的知識,就會發展出一個新的神經鍵。如果這個神經鍵被反覆使用,就會長得粗壯;如果不被使用,則會慢慢退化、最後消失。
人對事物的記憶由淺入深,可以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一個新的概念,學過之後不復習、不運用,自然就忘了。
如果隔段時間複習或者日常運用頻繁,起到強化作用,就會變成長期記憶對應在我們大腦中,就是建立神經鏈接的生物現象。
古人有云,玉不磨不成器,人不學不成才,正是如此。
02
為什麼擁有強大腦鏈接的人聰明、學習力強?
聰明人大腦中的知識是網狀交織,形成知識體系的,正因為有了體系,新來的知識才能快速找到“依附點”依附上去,迅速同化成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對應在學習上,之前的基礎對後續學習至關重要。孩子針對不同學科知識建立神經網絡的疏密不同,本來就密的區域,新知識更容易找到“依附點”附上去,表現出來就是基礎好的孩子,學習不費力,成就感足。
反之,基礎不好的孩子,學任何知識都是新知識,沒有知識依附點,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理解、消化,最終還未必能學會,這種低成就感會漸漸地引發偏科或厭學情緒。
所以強大的學習力,本質上是長期積累的知識之間的相互纏繞和依附,如果知識體系比較弱(神經鏈路少,鏈接弱,大腦神經鏈接網絡質量),孩子進入高年級後,就容易出現學習效率低下,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都較差的情況。
03
為什麼越勤奮的孩子會越聰明?
根據以上2點知識,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聰明的孩子離不開勤奮學習(不包括特例情況)。
因為越是有進取心,越是動腦,神經網絡鏈接就會越緊密,反過來又會讓孩子學習時更加專注、高效、理解能力強、應變能力強。
這是一個良好的循環。
而學習時心不在焉、做事懶懶散散,情緒消極的孩子,大腦神經和情緒模式很難受到正向刺激,體驗到的通常也都是挫敗感,無法像聰明的孩子那樣通過努力學習獲得成就感。
怎樣通過後天訓練培養,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根據上述原理,可以從以下3方面着手:
01
培養孩子積極的學習情緒
這句話聽起來很像一句虛無的口號,實際上不然,家長可以從生活、學習和娛樂活動等不同的場景中,潛移默化的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尤其是當孩子提問時,家長不要直接給出答案,多反問孩子,促進他們的思考,遇到家長也不明白的問題時,不要礙於大人所謂的面子隨便敷衍。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查找答案,家長也可以客觀地評價孩子:“是你讓爸爸媽媽又學到了新的知識,希望你以後保持這種積極探索的學習動力!”
02
增進孩子的知識和思維連接
學習好的孩子都比較擅長舉一反三,題型千變萬化都不會影響他們正確答題,要背的課文和單詞再多也能快速搞定。
這種強大的知識鏈接能力,也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尤其是家長不要用成人的固定思維去框住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在學習上要引導孩子梳理和建立知識體系,例如比較經典的找近義詞反義詞、畫思維導圖這些學習方法。
03
鍛鍊大腦,促進神經網絡的鏈接
大腦的發育除了來自平時生活和學習中的觀察、思考外,還有一種相對更精準的方法,就是直接對大腦進行針對性訓練。
如孩子的注意力不足、多動問題,都是大腦相應的功能區域發展比較落後的原因,進行針對性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根據孩子的情況訓練點位不同)能夠得到有效改善。
有時候家長不明白孩子學習上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裏,通過腦電訓練,你們就能夠直觀的看到數據,孩子大腦什麼區域的活躍度不足,完成任務時腦電波是什麼狀態。
這些數據也能反映出平時孩子在家學習寫作業時,為什麼會表現不好,而當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腦電訓練後,用腦習慣就會慢慢改善,變得專注、高效,神經網絡之間的鏈接也能夠得到增強,在學習生活中更為積極、有序!
【來源:愛吃美食的三姐】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