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宋薇 林雨
糖尿病並非是成年人的專利,近年來,兒童糖尿病發病率逐漸提高,甚至還有僅僅出生12天的新生兒患上了糖尿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近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收治了一名12天的新生兒小白(化名),確診為胰腺發育不全合併法洛四聯症的新生兒糖尿病。該病發病率低,臨牀診斷困難,治療難度大。經過科室的治療和患兒家屬的配合,患兒維持穩定血糖水平,終順利出院。
小白的媽媽在孕37+3周因胎兒宮內窘迫、先天性心臟病行剖宮產,小白出生後因體重低,至當地醫院新生兒科住院治療,生後24小時內發現血糖高,間斷加用胰島素治療。停用胰島素後血糖反覆,最高可達19.3mmol/L。但這種情況是暫時性的高血糖還是新生兒糖尿病尚不明確。
為明確診斷及治療,小白轉入山大二院治療。剛入院時,小白的體重是1.97Kg,膚色稍蒼白,心前區可聞及2/6級收縮期雜音,雙側睾丸未降至陰囊,並具有明顯的胰腺內分泌障礙的表現即胰島功能缺陷表現,包括血糖高、C肽極低,以及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礙的表現:澱粉酶極低、脂肪酶極低,脂肪瀉,胰腺影像學異常等,胰腺之外的臟器表現有左側隱睾、右側睾丸未見顯示;不典型法洛氏四聯症。科室考慮多系統病變,需要除外罕見遺傳綜合徵的可能。當時查閲文獻鎖定可能是潛在的GATA4、GATA6基因突變。
在治療上,科室前後共給與了四種胰島素治療方案。因為患兒的小體表面積,只有很有限皮膚的面積可供皮下注射,極少皮下脂肪,這些都會導致多次注射困難,並影響胰島素的吸收速率,而且注射器和注射筆缺乏所需的精確度。最終選擇了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的胰島素泵治療,為了防止堵泵,就將胰島素按照1:1的滅菌注射用水稀釋。血糖明顯就平穩很多。科室又用門冬胰島素稀釋按照1:2的稀釋。既維持了穩定的血糖水平,也減少了低血糖的風險。患兒順利出院,方便了患兒家長的出院後的血糖管理。小白的基因檢測結果證實,發現GATA6基因1個變異,胰腺發育不全合併先天性心臟病缺陷法洛四聯症。
GATA6基因定位到18染色體長臂11區1帶,主要在心臟、胰腺和睾丸中突出表達,GATA6突變干擾腦信號蛋白不同程度,導致心臟流出道發育異常。GATA6在心血管發育過程中的主要功能是調節心流出道和主動脈弓的形態發生模式。
新生兒糖尿病十分罕見且治療棘手,目前國內僅報道4例。在歐美國家活嬰中,發病率為1/400000~450000。2018年5月11日,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新生兒糖尿病被收錄其中。新生兒糖尿病指出生後6個月內發病的糖尿病,發病原因主要和基因突變有關,發病可出現代謝紊亂及其它併發症。分為暫時性新生兒糖尿病和永久性新生兒糖尿病,暫時性新生兒糖尿病在出生後18個月內緩解,但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復發的概率高達50%。本病例又屬於少見的突變類型,目前的優化管理指導有限。
在兒童醫學中心主任薛江的帶領下,新生兒團隊及兒科內分泌團隊從患兒發病到基因確診之前,依靠縝密的臨牀診療思維明確了診斷。依靠檢測又不完全依賴檢測。從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到最終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的胰島素泵治療的轉換階段,這是首次在這樣低出生體重兒的應用,體現了山大二院新生兒科救治疑難雜症患者的臨牀實力。
薛江介紹,兒童糖尿病可見於各個年齡段,以學齡期(5—7歲)和青春發育期(10—13歲)多見,但小年齡段兒童,甚至包括新生兒也有散發病例。絕大多數新生兒糖尿病起病隱匿,缺乏明顯‘三多一少’的臨牀表現,家長往往很難發現孩子的異常,都是由於孩子患其它疾病到醫院治療時,常規檢查中偶然發現的。
即便如此,家長還是能夠找到孩子的身體異常的“蛛絲馬跡”。薛江提醒,如果發現孩子出現精神萎靡、脱水、飲食睡眠不正常、體重不增長等,排除感染性疾病後,新手爸媽們需要警惕是否存在代謝性疾病的可能,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