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濕毒有5個等級,多數人已到4級,驅寒祛濕有5個妙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有關。古話説: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中醫上,一般將濕毒的程度分為5級:

一級濕毒:在表皮症狀:皮膚騷癢,長濕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濕毒:在肌肉症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痠、乏力。

三級濕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濕,俗稱風濕。症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腰痛,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濕毒:在臟腑(如子宮、卵巢、脾胃、肺)。症狀:脾胃虛弱,便秘,多痰,婦科炎症。

五級濕毒:在身上(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中醫認為,“濕氣”是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因為環境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每個人體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濕氣。濕氣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夠,而且會引發各種疾病。

人體濕毒有5個等級,多數人已到4級,驅寒祛濕有5個妙招

隨着季節的變化,特別是進入夏季之後,濕氣會更大,濕毒也隨之入侵身體。祛除濕氣西醫可能並沒有什麼很好的辦法,因為各項檢查都不會出現異常,這時候祖國醫學的優勢就顯露出來了。

“濕之為物也,在天之陽時為雨露,陰時為霜雪,在山為泉,在川為水,包含於土中者為濕。其在人身也,上焦與肺合,中焦與脾合,其流於下焦也,與少陰癸水合。”

這説明寒濕變化極大,病變亦多,合於人身,除少陽經外,太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均易病濕。脾胃居中,為濕土,濕邪侵入人體後,極易與脾胃土氣相合。濕從寒化,則多病寒濕。濕從熱化,則病濕熱或濕温,不屬本病範圍。

所以,如何祛濕好呢?

一、若是太陽寒證的話,應當有經腑不同之分。

1、經證:

太陽經證多因露卧卑濕,衣裹冷濕,汗出入水中浴等感受天地雨露之濕。

主症:發病急驟,惡寒發熱,頭身重痛,甚則筋痛拘急。舌白,脈浮緩。

原則:温經散寒。

方法:十神湯(《醫宗金鑑》)。

2、腑證:

太陽經氣未罷,寒邪隨太陽經氣下入膀胱,致膀胱寒水之氣不化,發為膀胱寒濕。

主症:頭暈惡寒,少腹冷痛而脹,小便不利,口渴飲熱。苔白厚,脈沉緩。

原則:温陽化氣。

方法:附子五苓散(《醫宗金鑑》)。

人體濕毒有5個等級,多數人已到4級,驅寒祛濕有5個妙招

二、若是陽明寒濕,就應有經、腑之分,且系表裏之別。

1、經證

經證的病因亦多外邪,以陽明主肌肉,在膚表之邪未盡,而傳於陽明之表。

主症:頭額脹痛,遍體肌肉酸脹,關節疼痛,不飢。舌白,脈緩。

原則:除濕解肌。

方法:杏苡湯(《温病條辨》)。

2、腑證

既有口食寒物,又有鼻吸寒氣,更有過用寒涼陰潤之藥物,皆入胃中化生寒濕。

主症:胃脘冷痛,痞悶不適,甚則嘔吐清水,不喜食。苔白滑,脈緩。

原則:温中散寒。

方法:理中湯。

三、太陰寒濕。三陰寒濕均無腑證,只有虛實之分,所謂虛,是指正氣虛;所謂實,是指邪氣實。故辨證用藥各有不同。

1、實證

主症:痞結胸滿,不飢不食,苔白厚,便不爽,脈緩。

原則:苦辛通降,温脾除濕,輕則半苓湯,重則厚朴草果湯。

方法:半苓湯(《温病條辨》)、厚朴草果湯(《温病條辨》)。

2、虛證

主症: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濁陰凝聚,陽傷腹痛,痛甚則肢逆。舌白滑甚則灰,脈遲。

原則:散寒通陽。

方法:椒附白通湯(《温病條辨》)。

人體濕毒有5個等級,多數人已到4級,驅寒祛濕有5個妙招

四、少陰寒濕

1、實證

主症:頭暈眩欲倒,身體肌肉跳動,心悸畏寒,骨節疼痛,二便調和。舌白,脈沉細緩或遲。

原則:温陽散寒。

方法:真武湯。

2、虛證

足少陰腎經為元陽之根,與足太陰脾經互為表裏,腎陽虛衰,脾陽亦因之而衰。

主症:頭暈畏寒,手足不温,骨節痠痛,腳跗浮腫,懶言少氣。舌淡苔白,脈虛緩無力。

原則:温陽補虛;元陽虛甚,體寒骨痛者,宜温補元陽;久病陰陽兩傷,少腹肛墜,腰胯脊髀痠痛,由臟腑傷及奇經者,宜温陽補虛。

方法:四逆湯;附子湯;蔘茸湯。

五、厥陰寒濕

主症:暴感寒濕成疝,寒熱往來,脈弦反數,舌白滑或無苔不渴,當臍痛或脅下痛(此寒濕入於任脈發為疝者)。

治法:温陽散寒濕;寒濕久鬱厥陰經脈,入於血分,手足厥寒,脈微細欲絕,宜加強温經散寒止痛之力。

方藥:椒桂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人體濕毒有5個等級,多數人已到4級,驅寒祛濕有5個妙招

總而言之,寒濕雖然被分為5級,但是,既不要因為你才1級,就沾沾自喜,也不要因為你已經到了4級,就自怨自艾。而對於寒濕的調理,也不應該一概而論,應有經、腑之分,且系表裏之別,這也正是很多人濕氣久調不愈的原因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6 字。

轉載請註明: 人體濕毒有5個等級,多數人已到4級,驅寒祛濕有5個妙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