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時挺健康的,突然就生了重病,這看似不合理,其實背後都有原因。除了先天性的缺陷,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和家長平時的撫養方式離不開關係。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見水滴籌的消息,一個2歲的孩子患上敗血症,讓整個家庭位置飄零。後來才聽説,孩子原本挺健康的,後來突然開始發燒。
最近這個特殊時期,大家對於體温異常都格外敏感,家長也不敢耽擱,立刻就將孩子送往了醫院。結果最後檢驗結果顯示孩子患上了敗血症。
家裏沒有相關病史,最近也很少帶孩子出門,出門也一定做好防護,怎麼孩子就突然被這樣的大病找上了門呢?
後來經過大夫的詢問和家長回憶,罪魁禍首應該出在孩子的飲食上。孩子的飲食一直都是奶奶負責,為了讓孩子多吃點飯,營養充足,孩子奶奶一直給孩子做溏心蛋,好讓雞蛋黃沒那麼噎得慌,方便孩子進食。
知道這個消息後,孩子奶奶是最過意不去的,每天唸叨着都是自己的錯,還病了一場。孩子奶奶原本也是為了讓孩子多吃飯,沒想到卻好心辦了壞事。
不過在生活中,確實有不少人都喜歡吃溏心蛋,好看又好吃,給孩子吃也可以理解,但為了孩子的健康,最好還是把雞蛋煮熟了再給孩子吃。
1.很可能細菌超標
大家都知道雞蛋有營養,可以成為孩子餐桌上的常客,但大家卻很容易忽略一個問題,正是因為雞蛋營養價值高,也更加適合細菌繁衍。如果雞蛋殼沒有清潔到位,打雞蛋時還容易將外部的細菌帶入蛋液。
而這些蛋液進入到免疫力低下的寶寶身體裏後,就很容易導致寶寶生病。如果發現不及時,或者細菌比較厲害,寶寶就很容易被大病找上門來。
2.影響寶寶正常吸收
很多食物的屬性在煮熟前後煮熟後有不小的區別,像生的雞蛋清裏就有很多抗生物蛋白和抗胰蛋白酶,它們進入到寶寶的肚子裏後很容易導致蛋白質分解不完全,破壞胰蛋白酶,從而影響寶寶的正常吸收。儘管寶寶還吃了其他有營養的食物,其吸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3.容易降低寶寶食慾
很多家長有每天給孩子煮一個雞蛋的習慣,但很多寶寶卻都不愛吃雞蛋。因為雞蛋本身帶有一股腥味,沒有完全煮熟的雞蛋更是嚴重,對於寶寶來説很難接受。即便是吃下去之後,他們也很容易感到噁心,從而影響食慾和消化。
除了雞蛋要煮熟,寶寶的食譜裏還有很多食物,家長們不可能做到每一樣都面面俱到地瞭解。其實想要寶寶的輔食健康又有營養,寶媽只需要做好基本原則就夠了。
1.保證食物完全熟透
有的食物生的熟的都可以吃,所以有的家長對此可能也就不太在意。但是孩子,尤其是小孩子的腸胃和消化能力都遠不如成人,而且我們也不能保證每一樣食物沒有熟透時是否會對寶寶的健康產生影響,為了保險起見,寶媽還是可以將所有食物都煮熟吧。
2.輔食種類應根據寶寶口味調整
在有寶寶之前,很多寶媽可能不會做飯,或者不擅長做飯,給寶寶做輔食也是邊學邊做,可能在搭配上就沒有考慮得很完善。但給孩子做輔食,寶媽還是應考慮到孩子的口味偏好,比如菜花、胡蘿蔔和芹菜這樣的蔬菜,孩子可能就不太愛吃。
寶媽們就可以少做這些蔬菜,至於裏面的營養物質,也可以別的蔬菜裏獲取,就彆強逼着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了,以免影響寶寶的進食情緒和食慾。
3.輔食種類應根據寶寶月齡調整
凡事都講究循序漸進,對嬌嫩的新生兒來説更是如此。寶寶從差不多6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吃輔食了,不過這時候媽寶還不用着急給寶寶完全斷奶,可以用高鐵米粉沖泡成糊讓寶寶初步接觸輔食。
第二週開始,寶媽可以在高鐵米粉糊的基礎上再加入一些果蔬泥,並根據寶寶的月齡,不斷提高果蔬泥的比例,並加入粥類麪條和肉泥,以達到完全替代高鐵米粉的地步。這個過程可能比較繁瑣和漫長,但只有讓寶寶慢慢過度,他們才能更好地適應成人的食物。
我們一直有“病從口入”這麼一説,要想保證寶寶的健康,寶媽還真必須得把握好食物這一關。這不僅讓寶寶少生病,還能讓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長。關於寶寶的食物,大家有什麼心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