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熊孩子將火鍋湯濺在眾人身上,媽媽果斷出手,大家滿意地笑了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健康

熊孩子這個詞,多指讓人抓狂的孩子,伴隨着熊孩子而來的,就是“熊家長”,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孩子的很多行為,跟父母的不及時約束有很大關係,有些壞習慣養成了,可能會伴隨一輩子,但如果父母及時糾正,讓孩子嚐點苦頭,效果卻是出奇地好。

一羣人在飯店裏吃火鍋,可能是親戚相聚,也可能是認識的朋友一起吃個飯,其中有一個熊孩子,拿着一根長長的竹籤,上面掛着一根烤腸,往滾燙的火鍋湯中摔着玩,火鍋的湯水四濺,周圍人立刻疼得喊起來。

此時媽媽眼疾手快,立刻拿了自己的筷子蘸了火鍋湯,滴在孩子的手背上,孩子吃痛放下了竹籤,另一手撫摸着被燙的地方,大家看了會心地笑了,想必這個孩子再也不敢這樣做了。

熊孩子不聽話,使用這招是最管用的

火車上一個熊孩子大聲尖叫,還從車廂的這頭跑到那頭,車上正在休息的乘客煩不勝煩,只能戴着耳機當作是噪音,有一個乘客看不下去了,就對熊孩子説,你回到座位上安靜一會好嗎?熊孩子根本不聽,乘客就跟孩子的父母建議,讓他們管管自己的兒子。

誰知道這對父母卻不以為然,還覺得這個乘客小題大做,他還是個孩子,根本不懂事,你怎麼能跟孩子一般見識?乘客沒辦法,趁着小男孩去另一節車廂玩,就跟小男孩説,我給你一塊糖,你在這裏待一會再回去好嗎?男孩覺得很好玩,就同意了。

這個乘客回到座位説,哪個孩子從窗户掉下去了?這對父母一聽,臉色都變了,立刻起來去尋找孩子,不一會,拉着自己的兒子回來了,他們瞪了這位乘客一眼,卻再也沒有讓孩子鬧起來,一直到下車,都是安安靜靜的。

不管是玩火鍋湯的小男孩,還是在車廂裏瘋鬧的孩子,讓他們聽話的方式,都不是説教和吼叫,這種方法被統稱為“邏輯後果法”,指的是成人施加的,而兒童行為相關的後果,比如打破玻璃得賠償,火鍋湯濺到了別人,你也要試試被燙的滋味,而對熊家長也同樣,你對孩子的行為不制止,就要承受小小的懲罰,體會一下管教不善的後果。

面對熊孩子,居高臨下的懲罰手段,帶給孩子最直接的就是敵意和仇恨,然後是抗拒和自憐感,人的天性是討厭服從,所以父母的説教、威脅和打罵,只能讓孩子短暫地屈服,而從長久來看,讓孩子體驗行為帶來的後果,是讓孩子正確面對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最有效方式,這是一種體驗式的成長,有點像“自作自受”,孩子在犯錯的時候,會先想到這種行為帶來的後果,從而有了內驅力,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

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體驗“後果”?

1、提前告知

當孩子沒有判斷能力的時候,父母可以告知孩子規則和道理,讓他清楚認識到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並對此負責,達成共識後,孩子再明知故犯,就是在試探父母的底線。

2、適當放手

如果孩子明知故犯,一個錯誤重複去犯,家長不要採取補救的措施,比如打破玻璃,親自跟人家道歉,選擇保護孩子,應該讓孩子親子吃到“苦果”,比如硬着頭皮去道歉,去低頭,這時候很考驗父母的恆心和毅力,當你堅持到底,就會發現,孩子變得更自律。

父母要相信一點,孩子的獨立的個人,小錯誤需要自己去體驗後果,他長大才不會輕易去犯大錯,這是最好的無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