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長輩們推杯換盞、談天説地。晚輩與不喝酒的人,便會用飲料代替酒水,達到快樂活潑的氣氛。
如今市面上飲料的種類真是五花八門,然而,可樂與雪碧等這些經典飲料始終沒有過時,它們經常出現在各家的年夜飯桌上。
不知從何時起,市面上流傳這樣一種説法:可樂這種飲料其實是一味中藥,早就被記載在《本草綱目》裏。
按照固有思維,可樂只是一種含有豐富泡沫的碳酸飲料,而《本草綱目》是我國明朝時期的醫學著作,那這兩者究竟有沒有聯繫呢?
《本草綱目》撰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其作者為“藥聖”李時珍,相當於一部臨牀用藥手冊。
李時珍覺得當時市面上流傳的醫書質量參差不齊,於是博覽羣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編撰出一部震古爍今的《本草綱目》。
而可樂誕生於1886年,其發明者是一位叫做約翰·潘伯頓的醫學家。
據資料記載,潘伯頓居住於美國佐治亞洲亞特蘭大市,他經營着一家藥店。1886年5月的某天,潘伯頓與一位名叫赫斯的助理,從古柯樹葉裏提取了一種名為古柯鹼(可卡因)的物質。
古柯鹼具有止痛鎮靜功效,潘伯頓期望用古柯鹼創造出一種能提神、解乏、治頭痛的藥用混合飲料。
所以他用古柯鹼與各種飲料進行不同比例製作,三個月後,潘伯頓終於成功製作了風味獨特,具有一定藥理功效的可口可樂。
《本草綱目》是一本醫書,書上記載的主要是中草藥,還有關於氣味、陰陽、用藥禁忌等論述。可樂則是一種飲料,頂多氣味有些古怪,加上有點藥理效應,二者似乎沒有任何關聯。
如今網上卻流傳:製作可口可樂的原材料古柯鹼,在《本草綱目》中有所出現。可是翻遍整部《本草綱目》,都沒有出現古柯鹼的相關記載。
既然談到古柯鹼,就不妨提一提早期的可口可樂與現如今出售的可口可樂,二者在口感以及製作原材料方面都有哪些不同?
潘伯頓早期製作的可樂,主要原材料就是古柯鹼與可樂果。當時的可樂存在含量較高的咖啡因、酒精、古柯鹼,這三種物質不敢説帶有劇毒,但是會讓人非常容易上癮。
如果過量飲用初期的可口可樂,還會導致中樞神經興奮,就跟吸毒之後的狀態差不多。
古柯鹼原產於非洲古柯樹中提取出的特殊物質,古柯樹屬灌木或小灌木,樹葉茂密。樹葉呈長橢圓形,其形狀和味道非常類似於茶葉。
古柯鹼就是從古柯樹葉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生物鹼,其學名叫做苄基芽子鹼。古柯鹼也是毒品海洛因的原植物。
8000年前,遠在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就通過咀嚼古柯葉達到增強體力、驅趕疲勞的效果。因為古柯葉中的生物鹼會麻痹人類的中樞神經,使人類的疼痛感和飢餓感降低。
十七世紀,西班牙人佔領南美洲後,讓淪為奴隸的印第安人咀嚼大量古柯葉。印第安人服用大量古柯葉後,導致食慾不振,精神萎靡,卻不知疲倦,整日為殖民者幹活。
十九世紀中期,一位奧地利化學家從古柯葉中提取出古柯鹼。到了十九世紀末,美國部分地區開始流行可樂。
1961年,聯合國衞生組織將古柯葉列為違禁品,禁止咀嚼古柯葉。可是在南美一些國家,銷售古柯葉並不違法,玻利維亞整個國家的人都非常喜歡咀嚼古柯葉。就連玻利維亞前總統埃沃·莫拉萊斯,也在聯合國大會現場咀嚼古柯葉,算是“頂風作案”了。
現如今市面上出售的可口可樂,已經不存在酒精、古柯鹼這兩種成癮性的成分。目前可口可樂配方中只有少量咖啡因,以及無毒的古柯萃取液,還有碳酸水、糖漿、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適當飲用不會有任何危害。
若是過量飲用可樂,則是會對人體消化系統、牙齒產生一定危險。
同時,大家不要好奇潘伯頓製作的可口可樂味道,因為初期的可口可樂與現階段的可口可樂在味道和口感上沒有太大差別,頂多只是糖分與二氧化碳配比不同罷了。
回過頭再來看看《本草綱目》這本中國明代醫書。翻開《本草綱目》,其中的確沒有記載過古柯鹼。
但是《本草綱目》,包括其他中國古代醫書,曾多次提起過罌粟。中醫認為,罌粟品味酸澀、性平和,適用於痢疾、腹瀉、脾虛的患者。
《本草綱目》曰“為澀腸止瀉之聖藥”, 適用於久瀉、久痢而無邪滯者。治脾虛久瀉不止者,常與訶子、陳皮、砂仁等同用,如罌粟散。
《普濟方》:治脾虛中寒久痢不止者,常與肉豆蔻等同用,如真人養髒湯。
《和劑局方》:若配蒼朮、人蔘、烏梅、肉豆蔻等可治脾腎兩虛,久瀉不止,如固腸丸。
《證治準繩》:肺虛久咳。本品酸收,主入肺經,具有較強的斂肺氣止咳逆作用,適用於肺虛久咳不止之證。
説到這裏,可口可樂出現在《本草綱目》的説法,根本就是一則未經證實的謠言。
所以,潘伯頓發明的可口可樂類似於一種止咳糖漿。十九世紀末期,可口可樂逐漸成為老少咸宜的飲料。美國發布禁酒令後,可樂中古柯鹼、咖啡因、酒精等不良成分被剔除。
《本草綱目》裏雖然記載過罌粟、大麻,但沒有明確提過古柯鹼。因為原產於美洲的古柯鹼還沒有傳入明朝時期的中國,李時珍無論如何都不會弄清楚古柯鹼這種“國外舶來品”的具體效用。
還有一點,《本草綱目》成書的時候還沒有美國這個國家,我們總不能説是美國人蔘考《本草綱目》發明了可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