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時行為拖沓,只是因為“不想做”嗎?家長需從正確方向引導

不知道各位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遇見過這樣的事情沒有?孩子做事拖沓、走路慢吞吞,你卻只能在旁邊乾着急!

我之前遇見過這樣一位家長,她也是一位老師,在她與孩子相處的日常對話中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她家裏是一名男孩,胖嘟嘟很可愛,今年已經上了小學。但是孩子正因為身體上的胖嘟嘟,養成了做事、説話的節奏都很慢的習慣。説實話,有的時候,我也會替孩子着急。

孩子平時行為拖沓,只是因為“不想做”嗎?家長需從正確方向引導

閒聊的時候,我便問起了家長,為什麼孩子有時候做事情節奏緩慢,你還能特別有耐心地指導他呢?

她是這樣説的:“其實他有時候是不知道自己的節奏比別人慢一點,因為在孩子的心裏他是沒有時間概念的”。

孩子平時行為拖沓,只是因為“不想做”嗎?家長需從正確方向引導

小孩子的想法很簡單,他可以把事情做完,或者他能把自己所要表達出來的意思説出來就可以了。至於時間上的長短對他來説,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家長應當如何幫孩子改掉“拖拉”的習慣?

家長們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其實完全可以不用過於急躁,應當講究方式方法。讓孩子自己想到問題所在,這樣解決起來才會更有效,更徹底。

★ 讓孩子從“認識時間”開始做起

孩子上了學前班之後,會學習數字。家長可以自己做一個簡易時鐘,幫助孩子去認識時間,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讓孩子認識整點即可,複雜的分秒對於孩子難度過大。

孩子平時行為拖沓,只是因為“不想做”嗎?家長需從正確方向引導

孩子在學前班的時候,老師也會讓孩子對於時間有一個概念,所以家長們,在家中幫助孩子鞏固記憶就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只需要幫助他們形成習慣

家長們也要結合真實的時鐘,幫助孩子簡單的認識時針和分針的不同。讓孩子自己去發現他們之間的不同,進而向家長詢問,這時候家長再以解答的方式去簡易化講解,加深孩子的印象。

★ 教孩子學會“時間排序”,養成良好的時間習慣

關注生活細節,從點滴中發現,在孩子潛移默化中,這一點可以參照幼兒園的時間安排方式。

孩子平時行為拖沓,只是因為“不想做”嗎?家長需從正確方向引導

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每天老師們都會將一天的日程進行規劃安排好,尤其是生活習慣。孩子在生活中,除了父母,每天就是面對老師。

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一些事情,學習——吃飯——午睡——課外活動等、回到教室之後洗手繼續學習。

孩子平時行為拖沓,只是因為“不想做”嗎?家長需從正確方向引導

孩子既然可以記住幼兒園中的一切,是不是家長也可以模仿幼兒園的這些“流程”?讓孩子在家中的日常活動,排出必要活動的時間表,讓孩子在日積月累中形成習慣。

★ 通過適當的獎勵,對孩子起到極大的鼓舞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還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思考。每天按照這個時間表進行,孩子可以獲得什麼?既能不斷加深孩子的印象,也可以提升孩子的積極性,比如適當的獎勵!這樣,對於親子關係也會有所提升。

孩子平時行為拖沓,只是因為“不想做”嗎?家長需從正確方向引導

比如,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時候,家長在旁邊計時,如果這個過程比上一次穿衣服的時間縮短,家長可以增添一些獎勵,相信在鼓勵和引導下幫助孩子形成習慣。

孩子從小學習做時間計劃,對未來起到很大幫助

孩子掌握了計劃的能力,從小鍛鍊孩子思維模式,更能增加親子關係的親密程度,對孩子的未來也將有很大幫助,家長想要成功引導孩子,需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1)根據孩子年齡適當增加規劃難度

如果孩子已經上小學,他的思維和理解能力可以更上一層,適當幫助孩子在其他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規劃。

孩子平時行為拖沓,只是因為“不想做”嗎?家長需從正確方向引導

比如在晚上吃完飯,孩子要看電視、整理自己的玩具、進行課外班的作業的完成。這些,按照難度、事情的緊要程度進行分類,再次幫助孩子提升做事效率。

2)增加孩子在實行施加規劃時的趣味性

經過幾天的磨合,孩子的潛意識裏會形成規矩,就不再需要家長時刻看顧。讓孩子在按照計劃表進行完成之後進行“打卡”,並得到一定的積分兑換願望這都是可以的。

以這樣的趣味遊戲的方式,我相信在家長的耐心之下,孩子的堅持之下,一定會有所收穫,同時還讓孩子更加自律。

孩子平時行為拖沓,只是因為“不想做”嗎?家長需從正確方向引導

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一定會越來越積極;年齡的不斷增長,孩子既養成意識,也學會思考,對於孩子日後的做事方式、規律形成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

作為家長,都是希望孩子日後的發展得越來越好,在抓緊引導他們的同時適當放鬆。從小學會掌握“長大的節奏”,不急不躁,這樣的孩子,日後怎麼會不優秀?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你們的小孩。請給予一些寬容,一些耐心,讓快樂變成他們童年時候的常態,讓學習變成他們成長的道具,讓未來在他們的手中閃閃發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3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平時行為拖沓,只是因為“不想做”嗎?家長需從正確方向引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