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跑步的跑友們,有沒有中過招受過傷害的?應該多數都有吧。
多數都有受傷的經歷,這個多數到底是怎麼個“多”法呢?據《哈佛大學報》統計的數據表明,每天跑步者的受傷比例高達80%—85%。類似比例在其它研究報告文章上也總是能看到,一句話概述就是:因跑步受傷的人,真的非常多。 80%比例的話,10個裏頭有8個。剩下那倆幸運兒,估計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貨,一個月跑十幾二十公里,跑跑走走的,確實也難受傷。
跑步的人或多或少都受過傷疼困擾吧?以我為例,腳趾甲現在還黑着倆;前年扎個腰包參加全馬比賽,下來一看,好傢伙,肚皮上沿着腰包帶子被磨出一道細長血印;還有次練習LSD,背了個裝水袋的競賽揹包(某大品牌,類似背心一樣,保證是正品),脖子一側被磨掉一塊皮。今年5月的大連馬,兩個腳趾頭互相打架,跑的時候有點感覺,完賽下來脱襪一看,慘不忍睹。 其實我平常還算是比較注意的,年紀大了,謹(Dan)慎(Xiao)一些也是該的。自己看了一下,遭過的這些苦難多屬NoZuoNoDie的範疇——喜歡用不同的跑步裝備(帶點測試性質),也由此吃了些苦頭。
多數跑友們受的苦頭其實並不太一樣,跟裝備關係不算特別大,例如以下這些: · 腳底疼痛
· 膝蓋疼痛
· 黑趾甲
· 腰疼
· 腳板磨出血泡
· 肌肉拉傷
上面這些大家都聽身邊跑友們説得比較多的吧?咱們今天也不用太專業的術語,比如髂脛束綜合症,滑膜炎,足底筋膜炎等等,談那些是醫生、運動生理專家、物理治療師的事兒。
這麼多傷痛,看着都怕,都是怎麼得來的呢?以及更為重要的:咱們能不能避免或者預防這些傷病?今天就簡單説説這事兒,把傷病原因簡單歸歸類。
被壞人盯上
還別説,跑步過程中發生意外的案例還真不能算少。大晚上出去跑,碰着壞人的新聞時不時就有。這種傷害算是比較極端的,只能是自己多長點心(尤其是女孩子們),別孤身一人晚上亂跑。 如果周圍治安環境不好,還真是別晚上跑了,尤其出差、旅遊在某些陌生的環境,甭管早晚,出門一定要打起精神來。防人之心不可無啊,防護方法可閲讀38歲男子夜跑遇害身亡,我們該如何安全夜跑?
交通意外
其實相對路遇不良,跑步時發生交通意外的比例更高。四個輪子的,兩個輪子的,在晚上那些照明條件不好的路上,隨時可能跟你來上一次親密接觸。不能完全怪那些輪子,好幾次走在路上,突然間陰影中閃出一個全身上下深色衣服的跑者來,嚇了我N跳。 所以,喜歡玩夜跑的跑友們,最好備上一些夜跑裝備:能主動發光的各種帶燈裝備(頭燈、胸燈、手環燈、臂燈、LED腰包、鞋夾燈、鞋帶燈,或者能閃光的鞋帶,甚至能閃光的鞋),還是有相當多可供選擇的。如果道路照明條件還不錯,可以穿一些帶反光條的衣、褲、鞋,這些裝備雖然自己不帶光源,不過能被動反射其它光源發出的光線,也能起到一些警示作用。
至於喜歡穿深色衣服的跑友們,強烈建議大家晚上出門跑的時候真別這麼穿。
還有相當一部分跑友喜歡戴着耳機,邊跑邊聽歌或聽書。這也是跑步意外發生的一個原因。對周圍環境聲音不敏感,沒辦法做出反應——比如汽車剎車失靈,司機邊大喊“閃開閃開”,一邊按着喇叭衝你過來。你要是聽不到的話,於是乎……此處省略1800字。
好吧,厚道點兒的建議是:最好專心跑步別聽歌。實在不行可以使用骨傳導耳機,或者只帶一隻耳機。
無可避免的傷痛
有些傷痛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黑趾甲。與其説是傷痛,不如説是跑者榮耀更為妥貼。只要堅持每週都跑幾次,總跑量累計到一定地步,腳腳想不來點狀況都難。當然,可能確實會出點血有點痛,外觀看着還挺嚇人(尤其是家裏老孃看了會着實心疼),其實都算是小事兒,甚至不算回事兒。
類似的還有曬傷曬黑,不小心地滑摔一小跟頭,擦破點皮什麼的。玩越野跑的朋友們,這種“勳章”就更多了。沒事,越多越有style。
自作自受
只要有一定經驗的跑友,都應該知道跑前跑後拉伸/熱身的重要性。基本上所有針對入門跑友的文章、教材、書籍裏頭都會提到這一點,可以算是跑步界的常識了。
剛開始跑起來的小白也許不一定知道,倒也罷了,如果明明知道這是個必要的步驟卻因為各種原因(其實就是懶)不去做,可謂自作自受了。以下這些就是必要的步驟,不要犯懶,否則終食惡果: · 跑前動態拉伸 熱身(慢跑)
· 跑後靜態拉伸 冷身(慢跑)
· 及時補水補電解質
跑量
跑量安排不對也能悄無聲兒地給你惹出點事來。少了沒什麼事,突然間加大跑量,很容易引起受傷。所以我們常説周跑量的增加不宜超過10%就是這個道理,這個增量是很安全的一個幅度。
那周跑量增加多少容易受傷呢?研究表明:最近一週的跑量比正常情況一週的跑量增加了60%,此時運動員非常容易受傷。經過計算,這時受傷風險是原來的3.4至5.8倍。如果近期負荷/一般負荷比值在1.2左右,雖然也有受傷幾率增加的風險,但還不算很嚴重。比值如果超過1.5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了。
所以,給自己安排跑量做鍛鍊計劃的時候請特別注意了哦,循序漸進的規矩一定要遵守。
強度
跑步有快有慢,一般常用配速來表達。對於普通跑友來説,低於600(每公里6分鐘)的配速可以歸在慢跑範疇,高於500(每公里5分鐘)的配速算是有一定強度了。同一個人跑5公里,當然跑得越快越累,因為強度越高。 科學的分法會把跑步訓練強度分為E、M、T、A、I、R這6種,不同強度對應不同的配速區間/心率區間,鍛鍊的目的、意義和方式都不一樣。在備賽週期裏面,安排的先後順序、搭配組合也並不一樣。
T以上的這些強度,都算是高強度。跑這些強度很累很虐很死去活來,這也就意味着安排不妥會容易受傷。 顯然,上面這些知識超出了跑步基本常識範圍,能知道這些的跑友必須是會深入研究的嚴肅跑者。這也就難怪為數不少的普通跑友會有下面想法:
· 跟着大神練,他跑多快我跑多快,這樣成績提高得快
· 每天跑一個死去活來的10K
· 每次跑10公里,最後1公里用盡全力衝刺
· 今天比昨天快10秒,明天比今天快10秒
是不是覺得挺眼熟?類似這些萌萌噠的想法在Q羣、微信羣三天兩頭就會冒出一個年輕夥計來説起。當然思路很好很樸素,從邏輯上來看也完全沒有問題,但真要去做的話……還是建議不要去做了。
跑姿技術不當
這個是重點中的重點了。多數跑友所受的傷痛(膝蓋疼、腳疼、跟腱疼、腰疼、背疼等),跟跑步技術不好有着直接密切的因果關係。事實上,很多跑步愛好者根本沒有就這個意識:跑步還需要練練技術。 確實,人人打小會跑,該算做是人的天賦種族技能,哪裏需要學習呢?不象某些運動,例如羽毛球、網球那些,不學點技術根本打不了。
其實吧,小朋友的跑姿跟大人的跑姿差得很遠很遠。下面這個三歲小朋友的天然跑姿慢動作大家看看,跟自己的對比一下就知道差異在哪了。 小朋友的跑姿極有效率,有效前傾角大,落地點很好,上半身一直保持正直狀態,上拉而不是蹬地。這種原生態的天然跑姿,正是姿勢跑法所強調的“遵循自然”、“Do Nothing”。多數成年人呢?現在的跑姿技術跟小時候比,差得不是一般的遠。
不講究技術直接表現在:
· 跨步
· 步幅過大
· 落地點偏前(體前着地)
· 落地點過
· 蹬地
· 彎着腰跑
· 雙臂過分擺
· 抬大腿
· 頂膝蓋
· 扒地
· 落地聲音過大腳着地時明顯和地面有摩擦
記住這句話就好,如果跑姿不對,越跑離醫院越近。 關於跑步受傷,可以閲讀:跑步姿勢到底存不存在一個完美的標準?掌握不受傷的正確跑姿,只需要以下三步
受傷應對
很多時候受傷原本不是件大事,處置不當,不是大事發展成了大事。如何處置為佳?以前常説RICE原則:休息(Rest),冰敷(Ice),加壓包紮(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現在更建議POLICE原則:保護 protect,適當負重 optimal loading,冰敷 ice,加壓包紮 compression,抬高患肢 elevation。
二者主要區別在哪?受傷了別完全歇着,在有保護的情況下適當做些運動,更有利於患者恢復。
例如某篇研究報告指出:踝關節損傷後的休息僅限於踝關節損傷初期,休息時間應儘可能短,踝關節長時間無負重對關節存在潛在傷害,並可以導致關節組織生物力學和形態的負性改變。
上述內容基本上把跑步可能的受傷來源,進行了歸類於分析。
總的來説,多數傷跟跑姿有關,建議跑友們都認真學一下不受傷的姿勢跑法,自學、找教練都行,認真對待這事兒,省掉以後花N倍價格花時間上醫院看病的費用。
其次,不少傷痛屬於自己作出來的,所謂NoZuoNoDIe,比如跑量、強度很任性,受了傷還硬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