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傑醫生:謹施懸壺術 嚴守杏林春
本文轉自:人民網
一次慣例查房,毛傑從病人口中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毛教授,我終於還是把受之父母的東西還回去了”。
這是一位年過七十的女性患者,由於患上乳腺癌,剛剛經歷了乳房切除手術。在過去的幾個小時裏,她一直情緒低落。
“中國人歷來有‘身體髮膚,受父母所賜’的説法,以前連頭髮都不能隨意剪。”毛傑細心地開導她,“現在的人,剪頭髮不就是家常便飯嘛。”
這並非個例。作為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的乳腺科主任,毛傑從乳腺癌患者口中聽得最多的請求,就是“能不能不做乳房切除”。
“他們擔心的主要是體型改變對自身心理和社會形象的影響,但並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做保乳治療的。”毛傑表示,保留乳房在技術層面上是可行的,但必須再增加術後放療,且複發率遠高於乳房切除術。
“治療手段可能會讓患者產生難堪和鬱悶的感受,但這些和生命安全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面對患者的諸多要求,毛傑始終堅持以治療效果為第一標準。“無論你是誰,都是以靈魂為前提,而非由身體完整度決定。”
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2020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發病例超226萬,佔所有女性新發癌症之首,且呈現出一種年輕化的趨勢。乳腺結節、乳腺纖維瘤、乳腺囊腫等乳腺問題,也成為了常見於年輕女性的健康困擾。
“在診療中,我們發現壓力大的從業者患乳腺疾病的概率較高。”情緒不穩會影響到體內激素平衡,毛傑推測,易怒、焦躁等心理問題所導致的長期內分泌紊亂可能是導致乳腺疾病的重要因素。
38歲的袁女士突然在醫院查出患有乳腺結節,經詢問得知,她性格比較急躁,總在一些小事上同人生氣拌嘴。毛傑告訴她,目前乳腺結節不大,採取藥物治療即可,主要是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由於僥倖心理,袁女士並未重視起對情緒的控制程度。結果,幾年後她再度檢查,得到的卻是一張手術通知單。
“無論有沒有患乳腺疾病,女性都應該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毛傑感嘆道,“要定期做好乳腺檢查,避免因為延誤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2021年年初,居於深圳的朱女士出現了乳頭出血的症狀,經彩超診出兩側乳房內有黃豆粒大小的腫塊。通過家人介紹,她來到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就診。
給她看診的正是毛傑,他初步判斷這是雙側乳管內佔位病變,建議進行手術切除。面對朱女士的擔憂,毛傑安慰道,“雖然帶了個‘瘤’字,但它的復發幾率很低。”
B超檢查能初步判斷病變位置,但並不精準。思慮過後,毛傑決定用探針通過乳腺導管直達病變位置的方式進行手術。
成功切除病變組織後,毛傑在術後縫合時更是一絲不苟。
“如果不夠細緻,術後乳頭塌陷會很明顯,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自信心。”毛傑解釋,“我們要為患者考慮到每一處細節。”(劉淳榮、黃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