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練拳到底是松,還是緊?

鬆開發人體極限,還是緊?

抻筋拔骨都快成為了口水詞,

真正的抻筋拔骨您見過嗎?多人都把內家拳的鬆放在了第一位,其實這是不對的。

很多朋友不細緻的研究拳理,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這三個拳沒有一個是把鬆放在首位的,都講的是鬆緊結合。

陳鑫所著的《陳氏太極拳圖説》説中講:

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

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

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

唯有五陰並無陽,陰陽無偏稱妙手。

太極拳自己就講,純陰(松)無陽(緊)是軟的,沒法應用的。

在形意拳,八卦掌拳譜中説:緊四稍,也就是牙齒,手指腳趾,頭,舌頭都要用力緊起來,這一點是不是就與大家周身放鬆的普遍認知相背離呢?

為何現代人練功不出功夫?現代人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人天性好逸惡勞。所有能讓大家省力氣,又以為能起到好效果的功法一定可以大興於世。

很多人説,我想要養生,所以放鬆練,這恰恰是胡扯。

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養生的核心還是身體素質好,大家之前都松着練,可能跑個步都氣喘吁吁,這樣的身體素質能養生,能長壽?

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真正的養生如同80多歲的鐘南山先生,游泳,雙槓,短跑都練百無禁忌,身體素質強於常人,才是養生的核心邏輯。

松着練,不開發人體極限,緊着練才開發人體極限,因此我們有豐富的負重課程,趟步課程,三盤落地下盤課程,倗勁緊中松找勁課程。

這裏面涉及到一個重要的練功邏輯,我需要跟大家交代清楚。

松着練導致緊着用,緊着練才能松着用!!!

現代人平時練功松着練,於是手腕,手肘,肩膀三道防線都完全放鬆,起不到防禦的效果,推手的時候很容易被對手把力量作用到重心上,人重心不穩的時候急於調整重心,身體立刻僵硬,推手宣告失敗。

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所以現代人練拳是松着練,一用就緊了,而這種緊張的狀態平時大家沒有練到過,所以根本施展不開。

很多人錯誤的做法是,平時繼續多練拳法,然而造成的結果是依然用的時候拿不出手來,因為平時練得跟用的壓根不一樣。

而真正的練法,例如洪均生先生就説過銅指鐵腕,手指頭要像銅的一樣,手腕要像鐵的一樣,練功的時候四稍要緊。

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這種狀態就模擬了跟對手搭手的狀態,誰跟人搭手敢放鬆?手腕手肘肩膀的三道防線必須用力倗住對手勁,這時候鬆開肩胯旋轉化解對方力量,才是真正的放鬆。

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因此平時訓練的時候稍節緊張,模擬真實對抗時候的狀態,這種緊張的前提下放鬆,這種狀態才是符合實戰對抗的,是真正的放鬆。

緊中松很多前輩都提到過,但是朋友們只注意松不注重緊,難道是好逸惡勞的天性所致?

想明白這個練功邏輯大家才能明白,為什麼自己很多年不出功夫,大家以為的放鬆恰恰不是初學者側重的,具有一定倗勁水平的人,才可以用。

太極拳大師李雅軒大松大軟的理論影響了太多人,但是大家忽略了前輩説話的前提:

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1 大松大軟是對誰説的?

一般人連倗勁都沒有,無法支撐住敵人的勁路,談不上松。這個時候周身用力倗住尚且不足,去哪裏談放鬆呢?大松大軟一定是前輩對有功力,特別是已經具備整勁的徒弟説的。他們功力十足,缺少變化不靈巧,前輩才告誡他要:大松大軟,一是能夠靈活轉換,二是能夠敏感聽勁。

我們也想大松大軟,是不是得先跟前輩的徒弟一樣,具備功力了才有資格呢?鬆軟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追求的,沒有倗勁,沒有支撐談放鬆?簡直是天方夜譚

2 大松大軟是怎麼做到的?

鬆不開發人體極限,緊,例如抻筋拔骨才開發人體極限。松做的事情是錦上添花,緊做的事情是夯實基礎。王薌齋前輩直接就在拳論中寫清楚了,要追求:緊中松,偏偏大部分某拳種愛好者不信。

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因為歷史上所有的事情都是這個規律,不瘋魔不成活,語不驚人死不休,越是與大眾理解相反的話語,越能夠流行於世,獲得好的宣傳效果。

例如太極拳論中:老能御眾,就是指的練太極拳年齡大了也能戰勝很多年輕人。

大家只看到結果了,老爺子能戰勝一堆年輕人,忽略了這位老爺子是不是在年輕的時候,苦練武功深耕不輟,打下了堅實的身體素質基礎。武俠愛好者們都喜歡白衣俠客,飄然一擊深藏功名的派頭,選擇性忽略背後所花費的汗水?

大家都是忽略過程看結果,殊不知李雅軒前輩講大松大軟,也是在自己年老以後,用自己五六十年的純功做基礎,才敢講這句話!他成名前下了多大功夫,您有沒有去想一想?

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我們妄圖省去人就五六十年的積攢,直接一步到位練習松的最高境界,世上沒有那麼好的事兒。武術畢竟是實戰的學問,沒有力氣沒有速度,靠松獲勝?會不會太過異想天開?

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王宗嶽《太極拳》論中尚有:動急則急應,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等話語,這是讓您身體跟精神上都放鬆嗎?

對的理論是一方面,對的練功順序是另一個方面。

因此我們的網課訓練體系除了古傳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的練法,

更有負重的訓練方式,太極拳有負重纏絲,形意拳有負重三體式,八卦掌有負重套路,

並不是我們自己研究的新練法,而是符合古人邏輯的古傳練功方法。

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但是這樣練功一定會很累,這樣才能打造大家強大的身體素質,身體素質好了才是養生的根本。

現代人是練起來松,一用就緊,練得跟用的不一致。

古人是練得時候緊,用的時候松,叫做遊刃有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11 字。

轉載請註明: 王薌齋前輩緊中松,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練功到底是松是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