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八零後、九零後”年青一代的羣體,都成為了孩子的父母,對於這代人來講,小時候受過的約束比較多,特別是在自由方面,因此當面對自己的孩子時,這類父母們很是開朗的表示“不會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孩子能有個快樂的童年,就是我最大的願望。”確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開始給孩子“自由”,以此期望孩子能有個快樂的童年,那麼,這麼做是否是正確的呢?
答案是明確的,錯誤,對於父母來講,讓孩子“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就是給予孩子最大的禮物和童年,然而事實上,孩子只會因此更加的放縱,等孩子“自由”慣了,造成的後果只會更加的嚴重,比如:不喜歡讀書,喜歡看電視玩遊戲,不喜歡去學校,喜歡去遊樂場動物園,這些真的是父母們想要的嗎?肯定不是,不過這也不是説父母的做法完全是錯誤的,至少出發點是對的,父母在給孩子所謂的“自由”時,一定要避免下面幾個誤區,這樣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一、不用立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相信父母們都聽過這句話,無論是在社會中,還是在家裏邊,總會有個規矩約束人們,因為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安穩運轉,家庭才能和睦相處,其實,對於孩子來講也是如此,父母們既要給予他“自由”,也要給這個“自由”加上限制條件,這麼做,不但能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而且還能防止孩子不受約束,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
舉個例子: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立規矩,那麼當孩子天天抱着手機玩,抱着電視看,造成最後的視力極度下降,小小年紀就戴上眼睛,等孩子長大後,非但不會感謝父母,甚至還會怪罪父母小時候太過放縱自己,從而導致戴上了眼睛。因此,給“自由”套上枷鎖會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二、不用管孩子
“順其自然”,這個詞語,曾經一度成為網上的熱搜詞,從而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其中有一位網友在評論區這樣寫道“我不管別的家長給孩子報什麼班,反正我是不會給自家孩子報班,順其自然唄!”雖然不知道這位家長最後有沒有給孩子報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位家長一定會後悔,他可能後悔沒給孩子報班,也可能會後悔曾經説了這句話,為什麼這樣説呢?
因為在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如:曾經有一個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從未接觸過任何培訓班,幼兒園三年也只是簡單地學習了一下拼音,等孩子上了一年級後,父母才發覺,孩子和同班同學的學習能力差了一大截,這並不是説,這個孩子的智商有差於別的孩子,而是表明,報班確實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據科學研究表明,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能力越強,因此在適當的年齡給孩子必要的補習完全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如果非要拖到孩子在學習上舉步維艱的時候,再去管孩子,那就是失去了作為父母的職責了。
最後再提醒父母們一點,給孩子適合的“自由”,也要給孩子必要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