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最近有一位媽媽向我訴説自己的苦惱,家裏一歲多的孩子,開口説的第一個詞,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而是“不要”。這位媽媽發現這件事情,是在一次飯桌上,她給孩子喂蔬菜,孩子滿臉表示拒絕,然後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説出“不要”。這位媽媽有點恐慌,孩子剛學會説的話,就包含着叛逆的意思,是不是平時對孩子太縱容?這讓我想起心理學家武志紅先生提過的:一個健康的孩子,需要“背叛”父母兩次。
武志紅分享過他從一個來訪者那裏聽來的故事:一位家長説,她家大寶開口説的第一個詞是“要”,表詢問、徵求的意思,很乖很順從;二寶學會説的第一個詞是“不要”,表拒絕的意思,想要反抗,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位媽媽也是説,可能是對第一個孩子管教嚴厲,對第二個孩子過多的溺愛了。
這位家長的心路歷程,其實很具有中國父母普遍的心理特點,高興於孩子的順從,恐慌於孩子的反抗。但是,武志紅是怎麼看待孩子的反抗的呢?武志紅認為,孩子的叛逆,其實不是一件壞事,並沒有父母想得這麼糟糕。如果孩子絕對忠誠於父母,那就代表着孩子不可能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時間久了,會被這個世界的條條框框束縛。不論是發展心理學還是精神分析,都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兩個叛逆期:
第一個叛逆期:一歲半到三歲,孩子應該有一個叛逆期。這一階段,孩子表達叛逆的方式,就是總把“不”放在嘴邊。如果父母想要控制他,他肯定會跟父母急眼。
這是因為兩歲左右的孩子,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慢慢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是他們開始嘗試和父母分離、發現自我。也許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反抗父母,會讓父母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但是,父母要做的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所有行動背後的出發點,並適當給與孩子一定的尊重。
比如,孩子吃飯就是不吃青菜,父母既要堅持吃青菜有助於他身體營養的均衡,又要給他一些合理可以接受的選項。比如,少吃幾口,或者配合其他飯菜吃一點,父母要有讓步的姿態,不能吼孩子,你怎麼不聽話之類的。不然,孩子會成長為一個在父母背後,亦步亦趨的孩子,膽小、懦弱。
第二個叛逆期:青春期。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身體在快速發育,社會給他們的期望也開始提高。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不能處理好荷爾蒙,所以顯得容易躁動不安。父母對他們的生活指手畫腳,會讓他們感覺到不耐煩。
孩子傾向於縮小父母對自己的價值,更在意自己的想法,或許也會讓父母有背叛的感覺。但是,這是孩子開始創造自己的生活空間和工作空間,正在選擇自己的人生。如果父母無法容納孩子的個性,尊重他的選擇,孩子就會喪失對生活的激情,無法擁有獨立的自我。
一個健康的孩子,需要“背叛”父母兩次,其實本質意義上是,孩子想要做自己。如果父母想要收穫一個自信、獨立的孩子,就應當鼓勵和支持自己的孩子。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髮育,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