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如果出現3個表現,説明你為他做太多了,可能會害了他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健康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説過一句話:“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我們愛孩子,不能盲目,應把握好界限,該孩子自己做的讓他自己做,鼓勵孩子獨立嘗試、不怕犯錯。

過度的以愛為名的付出和犧牲,只會耽誤了孩子。孩子如果出現3個表現,説明你為他做太多了,可能會害了他!

1、孩子常常怪罪父母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一邊享受着父母的照顧,一邊嫌棄、挑剔着父母。

習慣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安排、提醒,一旦出了點什麼差錯,就責怪父母的不是,從不會反思自己。

當父母一味地為孩子打點好一切,攬下了許多本該他自己負責的事情,那麼孩子就會習慣於父母包辦自己的生活,出現了問題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是父母的責任。

在這種成長模式下,孩子會缺乏自我管理、自我負責的意識,將來長大了遇到問題也會習慣推卸責任,抱怨他人,不懂得反省自身。

2、遇到什麼問題都要找你

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一遇到問題馬上給孩子解決,孩子就會養成依賴心理,缺乏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主見,沒有決斷力,將來進入社會很難適應。

孩子們遇到困難就退縮,説白了,是因為抗挫能力太差了,太玻璃心了。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困難、失敗、挫折都是在所難免的。

而作為家長,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在挫折困難面前,不斷去突破自己。

培養孩子抗擊失敗和挫折的能力,會讓孩子的人格更健全,未來的人生走的更遠。

3、自信心不足,遇到挑戰膽怯退縮

父母過多限制或過多包辦代替,就會使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變小,剝奪了孩子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當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缺乏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功體驗,便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錯誤的評估,覺得自己不行、做不到,長此以往,就會缺乏自信。

要想幫孩子真正找回自信,家長首先要有意識地避免對孩子的過分保護,給孩子更多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長要讓孩子逐漸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失敗僅僅是一個過程,從過程中習得的經驗和教訓才是最重要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有勇氣面對不完美的結果。

這樣做,孩子既不會在心理上產生壓力,也不會因為失敗或做錯了事情而使自信心受到損傷,從而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在孩子能夠獨立成長的情況下,依然不斷插手孩子的人生,剝奪孩子磨鍊意志的機會。一旦將來步入社會,孩子會發現社會與父母描述得並不相同,而父母吃過的“鹽”也無法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於是把責任推卸到父母身上,而父母則為自己失敗的教育埋單一生。

最後,希望各位家長明白,有一種愛叫做放手,不是原則問題不要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