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寶寶的睡姿,那可謂是千奇百怪,有“嫦娥奔月”式的,還有“夢裏打call式”的,有時候掀開被子就像是開“盲盒”,因為寶媽永遠也想不到孩子會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出現在自己面前。
正常來講,這些彷彿是“耍雜技”一般的睡姿,都會在寶寶3個月到半歲以後才出現,而在三個月以前,新生兒寶寶則不約而同的都偏愛“舉手”睡。
雙手舉起、雙腿彎曲,寶寶彷彿是小青蛙一樣躺在牀上,那模樣別提多萌了。不過可愛歸可愛,媽媽們卻又擔心孩子會着涼,於是展開了和寶寶的“拉鋸戰”。
“舉手睡”太愁人小劉的女兒已經三個月了,平日裏除了睡就是吃,是個十足的“天使寶寶”,如果硬要説有什麼事情困擾着小劉,那就是寶寶的睡姿問題了。
她也不知道女兒到底從哪裏學到的壞習慣,只要是睡覺就一定會舉着手放在耳邊,有時候小劉好奇將寶寶的小手塞進被窩,但沒過一會就又會恢復成原狀。
夏天的時候,孩子這樣睡還好,這眼看着已經進入了秋天,一場雨接着一場雨的下,天氣也涼了起來,小劉特別擔心女兒因此而生病。
家長需要糾正這種睡姿嗎?來聽聽醫生怎麼説對於小寶寶來説,雙手舉起,雙腿彎曲是一種習慣性的反應,這樣的姿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孩子提供安全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所以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家長先別急着糾正和干擾,順其自然就好了。
出現這樣的睡姿是有原因的
原因一:在媽媽肚子裏的習慣動作胎兒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因為空間有限,就會將自己的雙手放到頭部,身體蜷縮成一個橢圓形。
等寶寶出生以後,孩子仍舊沒有適應這種環境變化,仍舊採取原來的姿勢,但隨着周身空間擴大,孩子的雙手自然會落在牀上,從而產生了“舉手”睡的造型。
原因二:用來保持自身平衡3個月以內的寶寶睡覺時多采用仰卧,但寶寶在這一月齡還沒有掌握翻身的技能,他們將雙手放在自己耳側,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身體平衡,避免自己一不小心“翻車”,出現趴睡或者側睡後翻不過來的情況。
小傢伙不經意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媽媽們減輕了不少負擔哦,原因是不是可愛又暖心呢?
原因三:方便散熱新生兒對於温度的調節能力是遠不如大人的,可新陳代謝相較於成年人來説卻更快。
一些父母覺得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免疫力低下,換季期間容易感冒,所以就會在寶寶睡覺時給他們穿很多,或者是蓋很厚的被子,可這反而會引起寶寶的不適,影響他們本身的睡覺質量。
孩子採取這樣的睡姿,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較方便散熱,希望自己可以睡的更舒服。
原因四:發育的一種表現如果家長好奇心重的話,可以嘗試一下這個睡姿,雖然寶寶做起來好像很輕鬆的樣子,但成年人如果長時間保持這樣的造型不動,就會覺得特別不舒服,甚至出現手麻腳麻抽筋的情況。
但孩子則不同,寶寶出現這種睡姿,其實是健康發育的表現,因為這屬於神經反射的一種,而這種反射會在寶寶5個月左右以後逐漸消失或者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