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醫之“象”

“德道象數理氣”一元四素全息論是打開中華傳統文化的金鑰匙。岐黃源於道,一元四素全息論也是打開中醫高層次領域的金鑰匙。四素中的“象”素,被廣泛應用於對中醫理論的闡述及中醫臨牀思維的啓迪當中。

趣談中醫之“象”


醫經之祖《黃帝內經》中有大量以“象”闡理的論述,如《素問·脈要精微論》中説:“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壁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這段經文當中就大量用面部各種顏色這種肉眼可見之“象”的對比出現來判斷疾病的吉凶。比如面色紅潤的正常之色,就應當如白色的絲綢裹着硃砂一般而白裏透着紅,而不正常的病色就像赭石般雖紅卻沒有澤象,而現出枯萎的顏色。

趣談中醫之“象”


《傷寒雜病論》是醫聖張仲景的經典之作,其中對許多方子的命名就透着“象”味。如善清陽明腑熱的“白虎湯”,外寒裏飲的“小青龍湯”,外寒裏熱的“大青龍湯”,温陽利水的“真武湯”,還有善治心陰虛煩的黃連阿膠湯,也稱“朱鳥湯”。你看簡直是四“象”俱全。

趣談中醫之“象”


後世醫典當中,李時珍的《瀕湖脈學》對中醫脈象的描述可謂句句見“象”。如:“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脈經》)。如微風吹鳥背上毛,厭厭聶聶(輕泛貌),如循榆莢(《素問》),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葉(黎氏)。浮脈法天,有輕清在上之象,在卦為乾,在時為秋,在人為肺,又謂之毛。太過則中堅旁虛,如循雞羽,病在外也。不及則氣來毛微,病在中也。《脈訣》言,尋之如太過,乃浮兼洪緊之象,非浮脈也。” 

在“象”的應用上,中醫的臨牀家們也留下了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事例。如元代名醫滑壽用梧桐葉治難產,留有一段佳話。 據江瓘的《名醫類案》記載:有一富家產婦難產,七日沒有生下,食甚少。請求壽至家診治,滑壽診視後,給以涼粥一盂,並搗碎桐葉煎湯與之服下,不久孩子順利生下。有人問其道理,滑壽曰:“此婦食甚少,未有無谷氣而能生者,桐葉得秋氣而墜,用桐葉而助婦人產,其氣足而自然會下小兒。” 

趣談中醫之“象”



無獨有偶,清代名醫葉天士也用“一葉知秋”的梧桐葉治療過難產。有一天他在家整理醫案,突然有人前來求救,有一位產婦難產,命懸一線。葉天士聽罷,立馬前去診治,只見病人已奄奄一息。家人告之,先前也請薛雪診治過,薛雪也是清代著名醫學家,也是温病學説的代表人物,和葉天士是同鄉。但患者用過薛大夫的藥後,未見寸效。葉天士診脈後並看過薛雪的處方,認為薛雪和自己的診斷一致,產婦為氣血兩虛,胎氣不降所致。所開藥方也甚為精妙,並無不當之處。葉天士想,如果自己開方,也會用同樣的方藥,但產婦用此方並無效果。正值百思不得其解之際,突然一陣秋風刮過,只見院內梧桐葉落,此時,葉天士恍然大悟,命家屬在前方的基礎上加梧桐葉3片,產婦用藥不久便順利生產。

趣談中醫之“象”



薛雪聽聞此事,甚為不解,便求教於葉天士。葉天士告之,產婦屬氣血兩虧不假,但生孩子如同瓜熟蒂落,方內缺乏下降之藥,而秋氣肅殺主降,霜打的梧桐葉便有下降之性,產婦正是氣血虧虛,胎氣不降,根據天人相應,人與自然也當相應,用梧桐葉正好取其同氣相求之意。聽罷葉天士所述,薛雪拍手稱奇,自愧不如。     


梧桐葉治療難產,若是説給西醫聽那都是貽笑大方的事。可是中華文化就是那麼神奇,其神奇之處,莫過於古人通過各種“象”而產生對天地自然的深刻解悟。一片梧桐葉可能並沒有多大的藥效,可是應秋而落的梧桐葉就不同了,因為它落地之時,已經帶有天地能量的“降”機了。



趣談中醫之“象”



筆者求學時聽聞某名醫治療兒童誤吞金屬異物的方法,聽起來也是拍案叫絕。兒童誤吞金屬異物是臨牀的疑難,最怕異物會劃傷腸道的血管而併發大出血。西醫只能開刀取出異物,而這位名醫的方法是用中藥磁石粉和熟麪粉混合後餵給孩子吃。因為磁石和金屬異物一遇就會相吸,加上面粉就會包裹金屬異物,這樣金屬異物就會順利地從大便排出,而免於劃傷腸道了。這是否也是對磁鐵相吸這一“象”的靈機一用呢!    


伴隨着中華根文化的復興,中醫這顆璀璨的明珠也將會再度放出它的光芒來。今年的新冠疫情,中醫藥就又露了一手。中醫的未來可期,所缺的是大量諸如滑壽、葉天士這樣熟諳中華文化精髓的人才。可喜的是,中華文化總是根深葉茂的,輩不乏人。通過“德慧智”接受傳統文化教育而受益的很多孩子會出現“圖文思維”,這不就是更高級的“象”嗎!我想他們一定能成為以後真正中醫的代言人而去光耀中華文化的,讓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4 字。

轉載請註明: 趣談中醫之“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