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幼兒園毛毯被偷,寶媽在單元樓口立牌,沒一句髒話卻句句扎心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健康

孩子到了三歲,都會進入幼兒園,迎接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集體生活。
這對孩子來説當然是非常新鮮的,雖然起初會有抗拒,但是漸漸的會愛上這樣的氛圍,畢竟能和這麼多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應該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但是幼兒園裏也不可能總是充滿着歡聲笑語,由於老師的精力有限,再加上孩子年齡較小,能力有限,所以難免會出現一些狀況。

比如孩子之間互相打鬧,又或者是孩子的私人物品突然不見,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和諧。
朵朵家附近有一所還不錯的私人幼兒園,考慮到接送孩子方便,朵朵媽媽就沒有太多的去選擇,而是直接把孩子送進了這所幼兒園。
朵朵的老師是一個年輕的女孩,能唱會跳,性格又好,所以孩子非常喜歡她,家長對她也很放心,但是即便這樣,依然會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這天朵朵媽媽接孩子的時候,發現朵朵的小被子不見了,她和老師一起找遍了整個房間,都沒有發現多多的被子。
後來在徵得院長的同意下查看了監控,才發現朵朵的被子被一個孩子的家長拿走了,而且看行為像是有預謀的,這樣朵朵媽媽非常生氣。
正好這位家長和她住在同一個單元,所以她索性在樓下直接樹立了一個牌子,雖然上面沒有一個髒字,但是用詞卻頗為犀利,比如出門有人推,吃飯有人喂,病榻卻長命百歲等。

這樣的牌子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議:
有人覺得朵朵媽媽的言辭過於惡毒句句扎心,大家畢竟是鄰居,以後出門都無法相見;也有人覺得偷盜行為是非常可恥的,所以朵朵媽媽雖然言辭犀利,但是情有可原,理應給那些小偷一點教訓。

1、錯誤的引導作用
父母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他們就像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所以如果父母的行為出現偏差,那麼自然而然也會帶給孩子錯誤的引導。
孩子會有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行為,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解決問題,所以也有可能和父母一樣做出一些比較過火的事情。

2、影響孩子的三觀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那麼也會讓孩子變得愛佔便宜。他們分不清東西的物權性,認為只要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能夠隨意拿走。
這很顯然對孩子的三觀形成非常不利,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行為偏差,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好處。

1、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幼兒園和家裏不同,在家裏孩子可以想拿什麼拿什麼,想玩什麼玩什麼,但是在集體生活中,孩子必須具備一定的物權意識,知道哪些東西是屬於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屬於他人的。
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他人的東西不能隨便去拿,需要通過協商和溝通等方法,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2、在孩子的物品上做上標誌
幼兒園裏很多孩子的物品都差不多,雖然每個孩子的物品會放在不同的櫃子果抽屜裏,但是在拿出來一段時間之後又容易混淆。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在他們的私人物品上做好標誌,比如寫上孩子的名字,或者是用孩子喜歡的符號。
這樣孩子就能準確的辨認出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不僅能夠及時的把屬於自己的東西收拾好,也不會拿錯他人的東西,自然非常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