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外談丨建立新生兒DNA數據庫,從根源上杜絕拐賣兒童犯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 張泰來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高彥明準備了一份關於做好新生兒與父母血型登記以及建立DNA數據庫的提案。他建議,依託“全國查找失蹤被拐賣兒童數據庫”等,建立新生兒及父母血型和DNA數據庫,讓新生兒出生之初就與父母建立相關的親子數據關聯,及時為丟失孩子尋找到父母,在根源上杜絕拐賣兒童的出現。

拐賣兒童法理難容。這種嚴重犯罪行為侵犯兒童的人身自由權利與人格尊嚴,給被拐賣兒童家庭帶來巨大傷害,是被拐賣兒童父母的難以承受之痛。長期以來,公安部門對拐賣兒童犯罪保持嚴厲打擊力度。尤其是近年來,藉助於大數據、高科技手段一大批拐賣兒童積案告破,拐賣兒童發案率也呈現明顯下降趨勢。這讓許多深受失子之苦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需要看到的是,重拳打擊之下,拐賣兒童案件仍時有發生。這其中有犯罪分子為了追逐利益不惜冒犯法律鋌而走險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説明我們的社會治理、户籍管理等方面還有尚待完善之處,給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比如,在户籍管理方面,紙質版的出生醫學證明信息有限,且存在被造假的可能,再加之部分工作人員把關不嚴,這就給了被拐賣兒童以虛假身份落户的可能。

從這個意義上説,高彥明委員建議建立新生兒及父母血型和DNA數據庫,這個建議來得必要,來得及時。在新生兒出生之初建立與父母的DNA數據關聯,實現了父母與兒童生物信息的深度捆綁。全國互聯互通的新生兒DNA數據庫一旦建立,只需在為新生兒註冊户口時增加核驗環節,就能夠堵住身份不明兒童合法落户的漏洞,絕了絕大多數人購買兒童的念想,從源頭上杜絕拐賣兒童案件的發生。

此外,新生兒DNA數據庫也有助於走丟兒童快速找到父母。有了數據庫,公安機關找到走丟兒童後,一經對比信息即可快速幫兒童找到親生父母,讓新生兒成為“丟不掉”的孩子。

事實上,在建立新生兒DNA數據庫方面,國內已有不少有益的探索。2018年,廣東就開始推廣《出生醫學證明》電子證照。在新生兒出生時採集血型、DNA等,將每名新生兒獨一無二的遺傳信息轉換為基因身份編碼,綁定標註在出生醫學證明上。並在廣東省內建立出生醫學證明電子證照庫,共享資源至公户户口、人社廳、民政部門等單位。

2019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建立的“全國兒童DNA數據庫”落户青島,在浙江、上海、廣東、山東、四川等省市設立執行機構,開展適齡兒童DNA信息採集、檢測、存儲服務。

國內多數醫院已經在做新生兒的信息採集工作,在孩子出生後就會採集孩子指紋、血型等生物信息,只是目前這些信息還只停留在醫院和家長之間,未與公安機關實現互聯互通。

可以説,這些探索為全國互聯互通的新生兒DNA數據庫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積累了不少可資借鑑的經驗。在此基礎上,我們樂見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高委員的這份提案,加強部門溝通,總結已有經驗,穩妥高效地推進這項工作,讓“天下無拐”早日實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7 字。

轉載請註明: 會外談丨建立新生兒DNA數據庫,從根源上杜絕拐賣兒童犯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