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一個有缺陷的孩子是天使,一羣幫助他的孩子,也是天使。
今天在網上看到幾張截圖,是一位媽媽發在家長羣的一段長文。
內容不是和老師交流孩子的學習,而是發給其他家長的一封信。
看了這封信和下面其他家長的回覆,我今天一天都覺得,這個世界温暖可愛。
原來這位媽媽的女兒是一個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的女孩兒,她失去了一隻手。
今年是她進入小學的第一年。
開學不久後,她的同學發現了她的不一樣,於是開始互相討論這件事,一個告訴兩個,兩個告訴五個,直白的互相説着:“你看他沒有手。”
被大家討論的這個女孩子,她很難過,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覺得同學們都在討論她,不敢再和同學們玩兒。
媽媽聽到這裏很難過,她很理解,孩子們還小,看見什麼説什麼,並非有惡意,但她知道,這樣下去會給孩子繼續帶來傷害,所以寫了這樣一封信,希望家長們能夠告訴自己的孩子,請大家不要在意她的手,也不要當面討論她女兒的手,能夠和她一起玩兒,一起學習。
這片慈母之心,滿滿的佔據讀者的心頭,字裏行間,流露的都是對孩子的保護和關愛,同時也體現了這位媽媽的明理與智慧。
這樣一封信,讓人看了怎能不動容?
而更讓人感動的一幕則是,其他家長看到這封信之後,紛紛響應,用最温暖的話來支持她,告訴她:我的孩子叫什麼,她/他一定會成為你女兒的好朋友,會幫助她,保護她,關愛她。
還有的家長雖然沒有説很多話,但是用簡單而又堅定的語言説:“我家孩子也是!”
其中有一位家長,她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和這個小女孩兒是同學是朋友,她誇這個失去一隻手的小女孩兒,樂觀,勇敢,開朗。
從這個評價中,我們看到了這個女孩兒的性格,也看到了她父母對他的教育,一定是有愛又積極的引導,才能讓這個女孩兒擁有這樣美好的品格。
看到這麼多家長支持和包容,這位媽媽也很感動,她感謝這些暖心的家長們,也感謝這份好運,讓她的孩子遇到這樣一個好的集體,遇到這麼多善良的家長。
其實,這些響應的家長們,他們的支持,本身也是對自己孩子的一種教育。
他們用自己面對特殊人的態度,影響着自己孩子的三觀,而這樣一個好的風氣,也塑造了班級整體的風氣,這就是育人啊。
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孩子班裏也有一個這樣的同學,我也會告訴他:哪個地方是這個同學會感到傷心的,你要理解,同時要學會用正常的態度對待他,因為你們都是一樣的人。
我上小學的時候,班上有一個特殊的同學,她有一隻手有些不太一樣,長的比普通人小,也比她的另一隻手小,手指之間有粘連,不過不是完全不能動作,而且因為是在左手上,對生活和學習的影響沒有那麼大。
當時同學們都不太懂事,有的會湊上去想仔細看看,有的還會直接問她,為什麼她的手不一樣。
小孩子總是童言無忌,很直白,一開始的時候會傷到人。
不過小孩子的優勢是,他們也很單純,很簡單,到後來大家就都習慣了之後,就忘了這回事,沒有人再覺得她和我們不一樣了,大家都像對待其他同學一樣對待她,不會嘲笑,也不會過多關心,自然的不得了。
而且慢慢習慣了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比如遇到陌生人,或者去到一些陌生的場合,會盡量幫她減少存在感,玩一些需要用兩隻手的遊戲時,分配給她特殊的角色,形成了一種保護她的習慣。
這就是孩子們之間的友誼,因為孩子們單純善良,一羣孩子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善良温暖的氛圍,像一羣小天使。
對於大多數人來説,可能遇到這樣特殊的人的機會並不多,正是因為不常見,這些孩子才會顯得特殊,對這些孩子,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學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個小夥伴。
而如果自己的孩子是特殊的那一個,我們也要像這位髮長文的媽媽一樣,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愛,儘量為他創造一個更友好的環境。
沒有經歷過,可能很難想象,一個母親或者一個父親,看到孩子出生之後有缺陷,或者因為意外和疾病而變得有缺陷,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史鐵生有一篇文章,叫做《我與地壇》,其中那個母親的形象,或許可以回答一二。史鐵生坐上輪椅之後,媽媽連“跑”、“跳”這樣的字眼都變得忌諱,不想讓孩子聽到之後傷心。同樣是母親,我想應該可以做到共情。
不過,樂觀應該是無法改變現實之後唯一能夠做的。
孩子的特殊,讓他註定要承擔一些特殊的經歷。
當孩子問父母“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父母可以説:“為什麼你要和別人一樣?”
生命是多彩的,生活是豐富的,性格,長相,天賦,都可以特殊,那麼在身體上有一些特殊,又有什麼值得自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