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貧血怎麼辦
小兒缺鐵性貧血是國家對嬰幼兒保健的重點防治疾病之一,目前該病在世界範圍內的患病率仍居高不下,在不發達國家甚至在發達國家也佔有很高的比例。鐵的缺乏不但影響兒童身體的生長髮育,對兒童的智力影響也很大,因此要積極防治。
捏積療法主要是從患兒尾椎下開始,術者將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然後沿着督脈自下而上,推、捏、捻、放、提,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如此循環,方便易行。
將捏積療法的捏積術的推、捏、捻、放、提、揉、按等七種手法介紹如下。
推法:用雙手食指的第2、3節的背側緊貼着患兒施術部位的皮膚自下而上均勻而快速地向前推。運用時應注意,術者雙側食指在向前推動的瞬間,力量不可過猛,如果力量過猛,容易出現滑脱,或劃傷患兒的皮膚。
捏法:在推法的基礎上,雙側拇指與食指合作,將患兒施術部位的皮膚捏拿起來。捏拿小兒皮膚的高度,嬰幼兒應以1釐米左右為宜,學齡兒童應以1.5釐米左右為宜,年長兒應以2釐米左右為宜。運用時應注意術者捏拿皮膚的面積及力量都要適中,捏拿面積過大,力量過重,影響施術的速度,患兒也會感到過度的疼痛;捏拿面積過小,力量過輕,患兒的皮膚容易鬆脱,且刺激性小,影響療效。
捻法:在捏拿着患兒施術部位皮膚的基礎上,拇指與食指合作,向前捻動患兒的皮膚,移動施術的部位,左右兩手交替進行,如果手法嫺熟,看上去就像海邊的波濤向前滾動。運用時應注意醫者左右兩手配合要協調,向前捻動時不要偏離督脈,捻動的力量要始終均勻適中,中途不能停頓,也不要鬆脱,要從督脈的長強穴一直操作到大椎穴。
放法:是上述推、捏、捻3個手法的綜合動作後,隨着捏拿部位的向前推進,皮膚自然恢復到原狀的一種必然結果。這個動作的瞬間掌握得當,就可以使整個推拿過程出現明顯的節奏感。
提法:從捏拿患兒脊背第2遍開始的任何一遍中,在患兒督脈兩旁的臟腑俞穴處,用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合作分別將臟腑俞穴的皮膚,用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礎上,向後上方用力牽拉一下。目的是通過這個手法,加強對某些背部臟腑俞穴的刺激,用以調整小兒臟腑的功能。運用時應注意的是,提拉力量要因人而異。一般來講,年齡大、體質強的可重一點;年齡小、體質弱的可輕一點。其力量應以小兒能耐受為宜。這個手法如果運用得當,在重提的過程中可發出清脆的聲響。針對脾胃虛弱證,選用了重提脾俞、胃俞用以健脾助納、提高小兒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時輔以重提腎俞、大椎穴,鼓動全身陽氣,推動氣血的運行。
揉法和按法:術者在捏拿小兒脊背結束後,用雙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兒腰部的腎俞穴處,在原處揉動的動作中,又用拇指適當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壓力,也就是揉中有按,按中有揉。這兩個手法在運用時應該注意的是拇指向下按壓的力量不可過強,力量過強,患兒會感到異常疼痛。
適應證
年齡0.5歲~12歲的小兒,屬於西醫缺鐵性貧血中醫脾胃虛弱證型者。
禁忌證
1.後背有癤腫、外傷或有某些嚴重的皮膚病而出現背部皮膚病損者;
2.患有某些嚴重的心臟病,操作時由於小兒哭鬧,可能加重病情甚或出現意外險情者;
3.患有某些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不全的疾患,或後天中樞神經系統因感染、外傷而出現明顯的損傷,表現為明顯的智力低下者;
4.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者;
5.患有某些急性熱性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