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動不動就鬧情緒?家長先別急,這六句話或許能幫助你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健康

最近羣裏討論的很多都是孩子鬧情緒的事情,或者是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任性情緒。其實孩子情緒變化也是他成長過程的一部分,家長不必過於緊張。

那麼,針對如何培養孩子情緒管理,這六句話或許可以幫助到各位家長:

第一句:“良好的情緒管理源自於安全感”。

當孩子出現任性、發脾氣的情況時,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源自於他本身的安全感不夠,所以他會以這種激烈的方式來引起家長以及周圍人的關注。

因此,通常在嬰兒階段得到滿滿安全感的孩子,在孩子時期所表現出來的情緒管理能力也就越強。

第二句:“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也就是説,當孩子在任性、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先接納以及同理他的情緒,而不是急着去批評或者制止他的行為。

家長要讓孩子在情緒被接受的前提下,再慢慢地引導他採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的做法能夠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

第三句:“讓孩子學會共情的同時不犧牲自己的情緒”。

共情能力是一種情緒的同理心,只有擁有了共情能力的人才能夠包容和理解別人的情緒,並且能夠懂得體諒、尊重別人,從而容易成為一羣人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人。

但是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孩子共情能力的同時一定要讓他知道,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不需要為了遷就別人的情緒來委屈或者是犧牲自己的情緒。

第四句:“情緒管理的前提是尊重規則”。

因為沒有規則的環境很容易讓人性失控。假如孩子從小就學會了懂得尊重環境、尊重規則,那麼他就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約束能力。

第五句:“孩子更願意被關注而非讚美”。

這裏的“關注”指的是“過程”,而“讚美”往往都是表揚結果。

對於一個孩子來説,他更願意父母看到的是他在這個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付出,這種“關注”對於孩子來説就是飽含期望的鼓勵,他會更願意與父母去分享這個過程。這樣,無論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他都能夠有一個積極的情緒。

在孩子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會內化成他的內在驅動力,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他都能夠保持從容和淡定。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給予他更多的關注、看見他的過程,而不是總停留在對結果的讚美上。

第六句:“太多的鼓勵是情緒的毒藥”。

給孩子過多的鼓勵或者讚美,會逐漸讓孩子養成一種情緒的依賴,最終他會把自己的快樂、成就感、自信心都建立在他人的認可之上。

這種“寄生情緒”會讓孩子慢慢變得經不起挫折而不再自信。

只有懂得自我激勵、自我認可的孩子,才能夠掌握一種自主的內在驅動力,無論以後遇到的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夠順利地前行。

孩子情緒管理的培養,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關鍵還是需要依靠家長自身穩定的情緒引導。簡單來説就是,父母的情緒對了,孩子的情緒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