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
在外面,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孩子沒有“規矩”,比如見到長輩不打招呼;跟別的孩子一起玩搶玩具,頂撞父母等。遇到這種情形,很多人會對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覺得孩子沒有教養。
孩子沒規矩,到底是誰的錯呢?我們從以下幾點來進行探討。
孩子為什麼不講規矩?- 跟孩子的年齡有關
根據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2歲之前的孩子由於大腦還發育不成熟,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都非常弱,所以是沒有規則意識的。
所以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我們不能上綱上線,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守規矩就是沒教養,這種貼標籤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但是2歲以後就可以逐步教孩子一些規矩了。因為2-6歲的孩子開始進入規則敏感期,也進入了第一個獨立期,開始有了初步的自主意識和判斷能力。
如果錯過了教孩子立規矩的最佳時期,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多問題都會表現出來,等到那時,父母更費心費力。
- 大人的方式不對
孩子小的時候,尤其是到了兩歲之後,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會和大人唱反調,比如你不允許我扔東西,我偏要扔;你不讓我哭,我哭得更大聲;你説吃這個食物有營養,我偏不吃……
大人會覺得,以前那個乖巧懂事的寶貝怎麼越來越沒有規矩了呢?不管不行啊,而且得嚴管。
於是大人認為不對的,認為不符合規矩的,都要嚴厲禁止,很多家長用強硬甚至威脅的態度來給孩子立規矩。
這對有的孩子可能會有點效果,但更多的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這樣做反而會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
- 大人沒做好榜樣
手機是上至老人下至頑童都喜歡的“玩具”,孩子愛玩手機成了很多家長最頭疼的問題。
我們知道很多大人嚴厲禁止自己的孩子玩手機,可是如果去看看,會發現很多大人阻止孩子,自己卻沉迷其中:追劇、玩遊戲、刷抖音、刷朋友圈……
真正離不開手機的是大人,不是孩子。
當大人在孩子面前沒有做好榜樣,給孩子立規矩,孩子會聽嗎?肯定不會聽,不僅不會聽,反而還給大一點的孩子有了反駁大人的理由。
所以,要給孩子立規矩,大人自己首先得講規矩。
- 態度上:要温和不要強硬
4歲以下的孩子,判斷能力還很弱,他並不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也無法理解別人的感受,所以要理解孩子,不要強硬打壓,否則會強化負面行為。
4歲以上的孩子,到了心智發展的高速期,這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教孩子“換位思考”,教孩子逐步去認識哪些行為是不對的,教孩子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在孩子理解的基礎上把規矩立起來。
- 方式上:要靈活不死板
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受上一輩的遺傳和影響,但現在的孩子所處的時代和環境不一樣,同樣一件事,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結果未必是一樣。
要讓孩子認同你定的規矩,首先要讓孩子明白這樣的規矩對他有什麼好處,並且耐心地幫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如果死板地照搬上一輩的做法,你就跟不上孩子的思維認知了,必定被孩子“甩”得遠遠的。
- 行為上:做榜樣不做壞的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比如,你要讓孩子做個尊重別人的人,你就要先尊重孩子,並且讓孩子通過你對別人的尊重學會如何尊重別人。
很多家長認為,我是他的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我是長輩,孩子一定要聽我的,是他來尊重我,我怎麼要先尊重他呢?
殊不知,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是從模仿中學會處理問題的,大人想守住的是他的那份威嚴,而孩子需要的是通過大人的正確示範來學會怎麼做。
所以,大人不要忽視了自己榜樣的影響。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可以影響孩子一生,而壞的榜樣可能毀了孩子的未來。
所以,大人要在2-6歲之前,把一些規矩給孩子設定好,並且選擇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方法和態度,教會孩子講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