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天生的高需求兒
親密育兒專家西爾斯夫婦曾經提出一個 “高需求兒”的概念,界定的就是一類天生特別難帶的寶寶。
這類寶寶的特徵,其中有一點就是 高度敏感,需求多變,非常嬌氣,稍微得不到滿足就容易哭鬧,有時候讓大人抓狂卻沒有多有效的問題解決辦法。
帶這樣的孩子,往往會非常累人,但也並非沒有任何回報,因為這類高需求兒如果得到充分的關注與及時的回應、照顧,長大後往往會變得對別人的需求很敏感、貼心。
所以,如果嬌氣寶寶從出生伊始就有這種特點,家長最好放下自己的焦慮和挫敗感,因為孩子這般嬌氣並不是家長的錯。
給父母的建議:
不要對改變的期望值過高,反過來,接納孩子的這個性情,用心回應他的需求,孩子反而更容易保持平穩的情緒。
好消息是,只要得到妥善的教養,這樣的孩子,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有所改善。
NO.2
“百依百順”惹的禍
除了先天的性情原因,後來不當的教養方式也很容易造就一個“嬌寶”,這種情況在那些過於溺愛孩子的家庭裏,更容易出現。
由於家長平時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很少有機會嘗受挫折的滋味,更沒有多少機會發展獨立面對外部世界的能力,久而久之容易獲得一種意識:這個世界是為我而存在的,我想要什麼,就會有什麼,我想怎麼樣,就得怎麼樣。
可以想象,有着這種思維模式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庭獨自面對外部世界的時候,內心會有多麼無助。
對別的小朋友來説非常容易勝任的事情,對他來説都可能是非常大的挑戰,這種情況下,孩子內心的緊張可想而知。
幼兒園的老師不可能像家人那樣圍着他一個人轉,小朋友也不可能都像家人那樣謙讓他。兩相對比,他內心的落差和交往衝突帶來的不適體驗就在所難免了。
再加上他平時沒有多少處理挫折的經驗,抗挫力比較差,各種負性體驗交織在一起,所需承受的壓力就可以想象了。
由於內心一直處在不平靜的狀態,情緒自然好不到哪裏去,出現哭泣等嬌氣行為就可以理解了。
給父母的建議:
如果孩子的嬌氣是這種情況,家長就不能把注意力聚焦在如何緩解孩子的行為了。
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給孩子一個常態的成長環境,讓孩子有機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經歷必要的挫折,更有助於他平靜地面對外部世界。
一旦獲得了這種內心的平靜,嬌氣行為自然就減少了許多。
正確的教養方式,培養孩子幸福力
NO.3
突發事件也能引發嬌氣
如果孩子原本不那麼嬌氣的,近期突然變得嬌氣了,基本就可以推測,孩子的生活中可能出現了什麼突發事件,由於這個事件的影響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和排解,致使孩子積壓了一定的負性情緒體驗而出現了行為異常。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可能對孩子情緒發生影響的突發事件,還比較常見,有些在大人眼裏還很稀鬆平常,常見的比如:
教養人的變更,比如孩子原來寄養在奶奶家,剛剛被爸爸媽媽接回來。再比如原來喜歡的老師調走了,新換的老師又比較嚴厲。
生活環境的改變,比如搬離了原來熟悉的社區,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在外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比如跟小朋友鬧彆扭了,被老師批評了,等等。
弟弟妹妹出生了。由於弟弟妹妹還很小,爸爸媽媽的注意力一下子轉移到了小傢伙的身上,這種現狀很容易引發大寶對親子關係的不安全感。
類似的突發事件,還可能有很多情況,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只要孩子沒有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就可能在焦慮之下,通過哭泣等行為進行宣泄或引起家長的關注。
給父母的建議:
如果孩子的嬌氣是類似突發事件導致的,家長就要注意做好相關事件發生後的安撫工作。
讓孩子確信他依然是父母最愛的那個小孩,無論發生什麼,父母都會跟他一起面對,這樣,孩子才能心安,不必在傷感之下容易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