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成為當下很多人,養生的“必備選項”,簡單易行,但其實,有些人並不適合泡腳。
冬天氣温低下,腿部血管收縮,血液流速和流量明顯減少,不少人一到冬天就雙腳冰涼,因此喜歡在睡覺前泡一會兒腳。專家提醒,泡腳看似一件簡單小事,其實暗藏了許多誤區甚至“雷區”,老人或慢性病患者更要當心。
盲目泡腳,小心泡出“爛腳”
天氣轉冷以來,70歲的周大爺在老伴的照顧下每晚用中藥泡腳,連續泡2小時都不捨得動。沒想到,連泡兩週後,他的腳連小腿都變成了灰紫色,還透着黑。到醫院檢查,原來周大爺身患糖尿病,連日高温熱水泡腳,已經泡出了糖尿病足,並進展至中度潰爛。
市民陳女士每天伏案工作,七八個小時坐着不動。不久前,陳女士被診斷為靜脈曲張。醫生説要做手術才能治好,但陳女士害怕手術,沒有接受。上個月,陳女士聽鄰居説用紅花等中藥材加入熱水中泡腳可以活血,便到藥店買了些中藥材,每天在家泡腳。不料10天后,其靜脈曲張沒有好轉,反而出現左小腿日益腫大,腳踝部皮膚髮紅髮暗、瘙癢難忍等症狀。到醫院就診被告知,是因為她盲目泡腳導致病情加重。
用熱水泡腳,不是人人適宜
熱水泡腳雖然舒服,卻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正常人用合適温度的熱水泡腳是有好處的,可以擴張足部動靜脈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而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説,熱水泡腳卻暗藏危機。
1、靜脈曲張患者用熱水泡腳時,腳踝部温度升高,會增加局部動脈血的流量,但不能改變靜脈迴流,甚至會加劇靜脈血管的擴張,加重靜脈血液淤滯和迴流負擔,導致靜脈曲張病情加重。
2、心臟病、心功能不全等患者或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用太熱的水泡腳或者長時間泡腳,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會增加發病危險。
3、糖尿病常見的一種併發症是周圍神經病變,使得糖尿病患者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而糖尿病患者的傷口癒合能力較正常人低,從而引發嚴重後果,不建議糖尿病患者泡腳。
4、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不宜用熱水泡腳,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宜泡腳。這些患者在洗腳時用温水就可以了,千萬不要用熱水,而且泡腳時要單獨泡,不要和其他人一起,以防止傳染等問題。
普通人泡腳,這些事項要注意
泡腳時間不宜太長。雙足的局部血液循環長時間過快,會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相對缺血。尤其是老年人,有可能因腦供血不足而感到胸悶、頭暈甚至昏厥,若在泡腳時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
1、水温不宜太高
雙腳血管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易引起心、腦、腎臟等器官供血不足。水温太高,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2、飯後1小時內不宜泡腳
因為飽食後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此時立即泡腳,使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從而減少胃部血液的供給,影響消化吸收。
3、泡腳要注意一些細節
泡腳以晚上9時至10時為宜,此時泡腳可疏通經氣、調和全身氣血、促進水液代謝,使身體得到放鬆和調整,為睡個好覺做準備;水温維持在38℃至42℃,但每個人的皮温和耐熱的程度不一,因此泡腳以微微出汗或無汗但感覺全身温暖為宜;泡腳的水要沒過踝部,若能浸泡到小腿最好,可邊泡邊搓雙腳;泡腳時間不能太長,一般20分鐘為宜;泡腳時加以適當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腳或搓腳等效果更佳。
冬季護腿腳,還要留心這些事
1、保暖
冬季護腿,要重防寒,燈芯絨、天鵝絨、羊毛質地的長筒襪或褲子以及冬靴都可用上,既保暖又美觀。
2、選擇適宜的運動
冬季可選擇快步走、慢跑等運動形式,運動時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和整理活動。
3、褲子不宜過緊
穿太緊身的褲子活動一整天,小腿容易疲勞,可能會影響到下肢血液循環。
4、不要久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