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董宇輝再次上了熱搜。
他在直播中分享自己開家長會的經驗。
對於學習好的學生家長,董宇輝會對他們説:
“孩子們學習辛苦,請務必要保證孩子的營養,沒事多陪孩子下樓散散步,緩解一下壓力。”
越是學習好的孩子,越是容易給自己壓力,並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麼快樂。
對待成績中等的學生家長,他會對家長説:耐心很重要。跑的最快的人,往往不是第一個走到終點。
鳳毛麟角,往往是運氣,各方面都差不多,才是人生的大多數人的常態,因此不用特別焦慮。
對於成績不及格的學生家長,董宇輝會瘋狂地誇他們,這樣家長就會很開心,然後回去把善意、信任、鼓勵和陪伴給自己的孩子。
在這場家長會里,所有家長的心情和孩子的內心都被看見,並且被關照到了。
讓人不禁眼角一酸,心窩一暖,然後感嘆:多麼智慧的老師,多麼高情商的話語。
而這段話之所以如此貼切,在於董宇輝懂得換位思考。
所謂同理心,就是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感。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很難跟別人共情。
1943年,蘇青創立《天地》雜誌,創刊初期,她就一直跟向來認可的張愛玲約稿。
有一次,她明明早就跟張愛玲約好了稿子,可是到了截稿日期,也沒見張愛玲的稿子出現。
打電話去問,張愛玲只在那裏,冷漠地回:“我忘記了。”
那個時期,臨時換稿是一件很麻煩的事,需要趕緊換人約稿,火速出稿,才能補上空缺。
於是,蘇青費了好大周張,才讓這期雜誌如期發行,沒開天窗。
事後,雜誌社的同事對張愛玲的放鴿子行為十分不滿,身為一個作者,無故爽約是行業大忌,説出去是要被行業共同抵制的。
同事們覺得,這是張愛玲為人傲慢,目中無人的表現。
但蘇青沒這麼認為,反而對大家説:
“一個作家,稿子就是她的飯碗,她怎麼會無緣無故地不交稿子呢?一定是有別的事情把她纏住了,可以理解。”
説到這裏,很多人疑問,張愛玲到底是為什麼這樣做。
原來,那段時間是她人生中的至暗時刻,她根本沒有心情寫稿,被外界擾亂得神思不定。
而她為人慣有的姿態便是,不屑解釋,你懂我那便好,你是我的知音,你不懂我那也好,我也不在意。
但是聽聞到蘇青如此同理的這段話,還是讓她內心一暖,並開始重視蘇青這個人。
她也自知理虧,之後蘇青再來約稿,她都如期交稿,再沒有爽約過,並且在日後的交流中,與蘇青成了為數不多的朋友。
老話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如果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就能明白他們的處境,理解他們能夠這樣做的緣由。
正如一句話説的:
“如果你走過我走過的路,就不會嘲笑我現在的酸楚;如果你瞭解過去的我,就會理解現在的我。”
能夠同理別人的難處,所謂的遷怒,自然就會隨風而散了,雙方的關係,也會由對立變得統一。
看過這樣一張圖。
兩個人站在對面,對着一個巨大的數字爭論不休,有人説“6”,有人説“9”,誰也不能説服對方。
殊不知,各人所站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所以看到的世界便不一樣。
如果固執已見,只會畫地為牢;
如果換位思考,才能海闊天空。
有一次,李嘉誠帶着兒子參加公司董事的會議,會議當時討論的是公司正在合作的項目到底分到多少利潤。
有人説,應該拿10%,這是目前合理的分配。
有人不同意了,如果10%是可以的,那麼11%行不行,畢竟要為公司爭取最大化的利益。
正當大家爭執不休的時候,李嘉誠説話了:
“如果拿10%是最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他會拿9%。”
參會的人都十分詫異,連李嘉誠的兒子都疑惑:
“有錢不賺,那不就是傻瓜嗎,要拿當然就拿11%。”
李嘉誠卻告訴所有人:
逐利是人的天性,所以每個人都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合理。
但是我們反其道行之。讓別人多掙一點,自己少掙一點,別人就會開心,並繼續跟你合作,讓你賺更多的錢。
事實證明,李嘉誠的決定是正確的。
對方公司看到他們這麼有誠意,立即決定製定了接下來三年的合作計劃,公司的利潤立即漲了好幾倍。
不賺最後一個銅板,也是這個道理。
讓利於人,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獲得更長遠的利益。
拿破崙·希爾説過:
“懂得換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考慮問題,並能切實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這個世界就是你的。”
你有多能夠換位思考,你就擁有多大的世界。
凡事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這是生而為人最為温厚的善良。
沈從文在《從文小説習作選》裏講過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歷。
早年,他剛從老家來到北京,追尋自己寫作的夢想。
由於囊中羞澀,當初帶過來的錢很快就被消耗一空。
無奈之下,他只好給在京好友一一去信,想要尋求幫助,但是這些信件大多都石沉大海。
只有郁達夫循着信上的地址,親自來看望他。
看着沈從文當下的窘境,住在一間儲藏室改造的小房間裏,連件像樣的傢俱都沒有,又時值隆冬,屋子裏又冷又幹,沈從文更是一頓飽一頓飢。
郁達夫趕緊請沈從文吃了一頓飽飯,並且對當時的沈從文的文采大加讚賞,臨別時,將隨身帶的錢都盡數留給了沈從文。
後來,郁達夫也經常拿錢接濟沈從文的生活,一有好的機會就會推薦給他,沈從文這才從艱難處境裏慢慢走出來。
對於這件事,郁達夫從來都沒有向外人提起。
有一次,有人問起這件事,他才透露,看到當時的沈從文,他想起自己曾經的困難,就不由地想拉沈從文一把。
後來,沈從文將這件事在作品中寫了出來,大家都對郁達夫讚歎不絕。
國學大師曾仕強説過:
“你心裏有別人,別人心裏才會有你。我們看似是在幫別人忙,最後其實都是在幫自己的忙。”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當你用心體恤別人時,別人也會用最豐滿的善意回報你。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敵意化投射”。
當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時,就會不自覺將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別人身上。
我們每個人,站的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就會不一樣。
但若能夠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就能夠理解事情發展的原因,然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換位思考是一種能力,理解別人是一種涵養,尊重不同更是一種境界;
點個【在看】,願你説話能夠推己及人,做事能夠體恤他人,善意待人,愉悦自己。
作者 | 蘇善書,不會講道理,只會説故事。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