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種野果,不要摘來吃,因為有毒,但卻是一味好藥,你認識嗎?
村裏轉悠時,我的目光總在路兩邊逡巡,那是一種類似於尋寶的“貪婪”目光,總是樂於為了一朵野花野草四處奔波,彷佛在經營着甜蜜的事業。
這時節,小野果們陸續成熟,有一種叫“白英”的野果與龍葵很像,葉、花、果都像,連藥用功效也如出一轍。也難怪,它倆是一家子的,都屬於茄科茄屬,但要是仔細分辨,也很容易看出些許區別來。
龍葵葉卵形,似茄葉而小,全緣或有不規則波狀粗齒,漸狹成柄;而白英葉形似小提琴,枝幹纖弱細長,花期也長,不少庭院中都有種植,只為她那份清幽淡雅的姿態,白英開着獨特的淡紫色小花,白色的如絲花莖,俏麗温柔態,微風拂過,猶拉着美妙的旋律起舞弄清影。
白英未成熟的果也呈綠色,和龍葵的青果近似,泛着油潤的光澤,像成色很好的碧玉,龍葵的果只有綠至紫黑色,沒有紅果;而白英的果實,由初始的碧綠,到慢慢增加紅色調,最終成熟時是飽滿晶瑩的紅寶石,可愛極了,只可惜只能看看,不能食用,因為味道辛辣不説,而且還有小毒。
白英,又稱白草、排風草、天燈籠、和尚頭草、白毛藤等,為茄科茄屬草質藤本植物,廣泛分佈大江南北,作為一種藤本植物,在農村的籬笆牆上、山谷草地、田間地頭到處可見,若是在沒有開花結果之前,都懶得看它一眼,因為,這個時候的它,的確沒啥顏值。
可人家不是靠顏值吃飯的,人家是從《神農本草經》裏穿越而來的,還被列為上品。白英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蜀羊泉,別名白毛藤,主頭禿惡瘡熱氣,疥瘙痂癬蟲,《本草拾遺》:“主煩熱,風疹,丹毒,瘧瘴,寒熱,小兒結熱。”《本草綱目拾遺》:“止血淋,瘧,疝氣。汁滴耳中,止膿不幹。”可見真是一味了不起的中藥。
有一次,在村裏散步時,遇到一個當地採藥人,據採藥人説,當地人用白英主要治療皮膚方面的疾病,如過敏、長膿瘡等,用全草煮水洗或內服均可,對小孩子特別有療效。民間常用於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對於治療黃疸、水腫、淋病、膽囊炎、膽結石、風濕性關節炎等症都有療效,但從網上看到的信息,已經把它應用到治療腫瘤的高度,可見白英任重道遠。
關於白英就介紹到這了,你認識了嗎?這東西,農村到處可見,果實好看但不能吃,卻是一味了不起的中藥。“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贊、留言與轉發,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