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胸肌練出方形,既要有充足的訓練量,還得有比較好的“天賦”。
對於新手來説,前者更重要:因為只有訓練的容量和強度夠大、增肌訓練效果好,胸部才能逐漸變得飽滿,
對於訓練有素的老手來説,後者更重要:因為隨着訓練水平的提升,雕刻細節變得越來越難,因為身體本身的肌肉形態佔據了主導地位。
這些話似乎不夠勵志,堅信“勤能補拙”的朋友一聽會覺得不友好,然而事實確實如此。如果訓練能夠真正改變胸型,那麼職業健美選手應該是最能説明問題的人了——訓練強度大、訓練年限長、訓練技術到位……
即便如此,最終呈現在舞台上的胸肌形狀依然是“異彩紛呈”:
先來看傳統健美組:
最左側的“大表哥”凱文弗萊隆是明顯的方形胸肌,肌肉面積大,胸肌下沿一直延伸到大臂下端位置;
最右側的“祖師爺”羅尼則是明顯的圓形胸肌,胸肌橫截面積小但是顯得更加飽滿;
中間的“金童”惠勒則介於二者中間,胸大肌算是“亦圓亦方”的存在。
換個角度和照片再看下:
再來看看古典健美組:
“微笑王子”薩迪克,胸肌下沿線條更圓潤,顯得胸肌更圓一些;
“造型之王”泰倫斯,在任何鏡頭下胸肌都能呈現出飽滿的方形。
最後看健體組:
小杰瑞米的胸肌形狀非常圓潤,甚至有些偏“八字”;
而大傑瑞米的胸肌更方正些,看上去更man更有力量。
這些站在健美健體巔峯的職業選手,很多人依然沒有練出方形胸肌,是他們不夠努力嗎?為什麼不能把圓形胸肌練成方形呢?
誠如羅尼、薩迪克和小杰瑞米也受不了這樣的委屈……不是訓練量不夠,而是胸肌形狀“冥冥之中自有註定”。
當你的訓練量和強度都足夠高,胸肌肉量足夠大的時候,肌肉的分佈就顯得尤為關鍵。
大家知道,我們日常説的胸肌其實主要是“胸大肌”。根據肌纖維的走向,可以大致將其分為上、中、下三部分:
其中上胸處肌肉起於鎖骨位置,中胸部位的肌肉起於胸肋部,下胸處起於胸腹連接處(腹直肌鞘前壁上部),內側近胸骨劍突;
雖然起點不同,但肌肉從胸口向着兩側延伸,最後匯合到大臂處(肱骨大結節嵴)。
當你的胸大肌足夠發達時,卻發現胸部下端凹陷,是因為這個位置沒有肌肉附着,或者説是你下胸處的肌肉起點較高,所以下胸部分就會存在明顯的弧度,這樣的胸顯得不夠方正。
所以你練的再多、胸部肌肉再發達,無法把胸肌填成厚實的方形,下胸處依然有個小小的三角空缺。
同樣受影響的還有你的胸大肌中縫:左右胸不對稱、中縫過寬、胸肌橫截面大小……都有可能。
胸型天生不是方形,那就不練了嗎?
類似的問題還有:腹肌天生不對稱,我就不配擁有腹肌嗎?
並不是——雖然天賦讓我們的肌肉形狀看起來各不相同,但並不影響我們練出飽滿的胸肌。
換個角度説:即便是職業健美比賽,如此看重肌肉的形態和分離度,但胸肌的形狀仍不是關鍵指標。羅尼依然是八屆奧賽先生,薩迪克依然是深受喜愛的古典健美選手,小杰瑞米照樣是健體冠軍……
那對於普通人來説,練大胸肌才是更關鍵的。直接因為“所謂的天賦”就放棄了所有努力,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下面為大家推薦幾個胸肌訓練動作,希望能助你鍛造出厚實強壯的胸大肌。
啞鈴上斜卧推
槓鈴卧推
雙槓臂屈伸
俯卧撐
器械夾胸
1、先絞盡腦汁把胸肌練大,再考慮細節雕刻。
卧推是胸部增肌最好的動作,如果想變換動作,不妨把平板的角度調整一下,從各個角度刺激胸大肌,畢竟這是可以上大重量訓練、發展胸肌圍度最快的主要動作。
2、訓練計劃兼顧重量和次數訓練。
如果胸比較弱,不妨安排一週兩次的胸部訓練計劃,一次以大重量為主,一次以多組數為主,兼顧爆發力和肌肉耐力,增肌的同時更好地勾勒胸肌線條,凸顯胸型。
3、學動作、上重量,再關注肌肉感受度。
先上重量訓練,還是先找到肌肉發力再增加重量?
個人傾向於前者。正如很多人做俯卧撐胸部沒什麼感覺,但隨着訓練的推進,慢慢會找到胸肌發力的感受,當然這是建立在動作模式正確、安全的前提下的。
先學習正確的動作模式,然後逐漸上重量訓練,你會在不斷地突破中感受到胸大肌的收縮,以此提升你的訓練效果。
訓練方法因人而異,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高效的。
不要為已經發生的事情難過,而要去改變還未發生的事情。
如果你的胸肌形狀天生更圓潤些,沒有什麼好氣餒的,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堅持力量訓練,看到健身對於生活習慣的改變,肌肉的增加令你的身材發生蜕變、氣質更加自信,這不就是最好的結果嗎?
以上就是今天關於胸肌形狀和訓練的相關內容。歡迎關注中國健體那些事,瞭解健身乾貨,暢聊體壇趣事~
#百裏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