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新奇教授幫你分析青少年厭學的真正原因!

榮新奇教授經常會和許多做父母的在一起交流,包括他的那些做了父母、甚至爺爺奶奶的朋友們。

有一次,榮教授偶遇到多年的老同學及鄰居,兩人交談甚歡,都是做爺爺的人物了,老朋友在談到自己的孫子時一臉愁容,榮教授忙問是什麼緣由。

友人説自己孫子智商沒問題,就是不愛學習,不寫作業,還竟愛惹事,在教室裏就是一“活寶”,什麼時候都敢“衝”上前,敢説敢做,也不管説的對不對、做得好不好,結果引得全班同學鬨笑,老師也沒法正常上課。孩子很聰明,就是還沒學會把心思用在學習上。

榮教授就問:那有沒有問一問他是什麼原因不喜歡學習呢?

友人忙説:“這孩子太皮了,好好上學,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遵守課堂紀律,父母一天説一百遍,他也不聽,打罵也不管用,看見他都這麼不爭氣,都一肚子火氣。”

榮新奇教授幫你分析青少年厭學的真正原因!

理是這麼個理,做父母的也很辛苦,承受着家庭工作上的種種壓力。但事情發生了,孩子出現了厭學情緒,做家長的就得及時引導,及時溝通,關鍵要做到心平氣和。在做作業時候,即使孩子花費了比別人多十倍的時間來完成1道題,父母仍要沉住氣,告訴孩子沒關係,慢慢來,當然事後要及時和老師溝通,徵求老師的理解和幫助,孩子健康的身心比成績更重要。總之,父母要多給孩子一點耐心,一份尊重,一絲空間,欲速則不達。

如果能把問題清晰地傳達給孩子,儘管孩子的個性有差別,但在充分尊重孩子意見的前提下,很多事並不是不可以解決的。而大部分家長的做法則剛好相反:強硬的語氣,温和的邏輯。孩子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了父母情緒,所以其中自然帶入了不必要的怒火。由於只顧着發泄情緒,忘記了梳理問題,等到交流的時候又不知該從何説起。結果通常都是雙方惹得一肚子氣,最後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所以説,父母內心的焦慮和浮躁,比孩子厭學、逃學更可怕。

父母心平氣和是很重要的,很多父母一看出孩子身上的問題,立馬指出,甚至當着更多人的面説自己孩子什麼什麼不好。快停止這麼做,不要動,不要慌亂,為什麼?因為孩子需要父母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只有父母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心的成長動力。如果一旦破壞了孩子的心氣,內心變得緊張不安,那還能留下多少心理能量來學習,來進步呢?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是最好的教育。

END

文字:諮詢師陳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6 字。

轉載請註明: 榮新奇教授幫你分析青少年厭學的真正原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