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在農村的小孩子來説,接觸到最多的就是各種植物,不管是在田邊路旁,山林溝坡,都有各種植物生長。有的植物可以當野菜食用,有些還有藥用價值,不僅如此有些植物的果實還可以當水果吃。
野果是自然生長的植物結的果實,不僅樣子長得奇奇怪怪,味道也是各式各樣,鄉下小孩子常根據野果的外形,口感或成熟季節來給野果命名,如拐棗,八月炸、酸棗、苦糖果,而想要吃到美味野果首先需要識貨,因為有些水果看似美味可口,而實際上卻味道酸澀。
在農村常見的野果中,味道不是甘甜如蜜就是清脆爽口,而如果是説到吃起來先苦後甜的野果就比較少見了。少見不等於是沒有,這種野果就是餘甘果,個頭只有指頭肚大小,看着美味可口而吃起來卻又酸又苦,鄉下小孩看了嫌棄,殊不知價值珍貴,現在9元一斤有人收。
首先來認識這種野果,餘甘果是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一般生長在山坡疏林,路邊灌木叢或山溝向陽處,果實在7月左右開始成熟,果實呈圓形,果皮青白色果肉酸澀有苦味,第一口吃起來又酸又苦,而吃過之後會發現味道反而回味甘甜。
在農村,老一輩常對不肯吃苦的人説“沒有苦哪來甜?”這種野果與先苦後甜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於是稱它餘甘果,又名喉甘子、油甘果、牛甘果等名字。
餘甘果的果肉又酸又苦小孩子看了嫌棄,而對於老一輩人來説卻視若珍寶,採摘餘甘果回家洗淨後用冰糖和南姜,或者是將餘甘果用鹽醃漬,等果子變成棕黃色後食用,開胃消食,清熱解渴,止咳化痰。也可以做成餘甘果醋,餘甘果酒或果脯,經常食用餘甘果可以補益肝腎、潤肺化痰、生津解毒,對咽喉腫痛、肺熱或感冒風熱有一定的功效。
餘甘果的果肉酸澀涼甜,果肉含有含果糖、氨基酸、核黃素,維生素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尤其是餘甘果維C含量極高,是獼猴桃的5倍。餘甘果吃起來又苦又酸過後甘涼,十分正氣,李時珍説它“服之輕身不老”,在農村有“甘回味甜,越吃越少年”,“餘甘吃了回味甜,老人吃了變少年”等説法。
雖説餘甘果味道又酸又苦,過去很少有人採摘,卻有很好的食用及養生價值,而隨着對餘甘果價值的認識,在農村有人種植餘甘果售賣價值在幾元錢一斤,而野生餘甘果可以賣到十幾元一斤,被譽為“野果之王”受城裏人青睞。不知道您吃過這種“先苦後甜”的野果嗎?還有哪些美味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