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胎集體“搞破壞”氣壞奶奶,網友:這就叫三個女人一台戲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有調皮搗蛋的時候,不然怎麼會被大家稱為“熊孩子”呢?尤其是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更是叛逆,很多家長深有體會。在兩歲之前孩子總是乖乖的,在兩歲的節骨眼上孩子性情大變,變的叛逆,愛哭鬧,很多家長表示很疑惑,孩子怎麼會突然發生改變了呢?其實家長不必奇怪,因為這是孩子第一個叛逆時期,孩子們都會經歷這一階段。
熊孩子們在這個階段最容易惹家長生氣了,同時家長還對這些熊孩子沒辦法,無計可施。當孩子可怕的兩歲到來之際,到底會發生什麼呢?微博上有一則視頻就記錄了孩子這個階段的可怕行為。視頻中有三個孩子,坐在廚房的地上把麪粉拆開倒在地上,用勺子,鏟子開始有模有樣的玩耍。奶奶看到之後急忙把搞得滿身都是麪粉的孩子一個個抱出來,抱出一個孩子級開始大哭,抱出第二個也開始大哭。第三個抱出來之後一臉懵懂地看着兩個“前輩”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哭。很多網友看到這一片狼藉的場面紛紛留言“孩子可怕的兩歲到了,更何苦啊還是三個孩子。”“這就叫三個女人一台戲嗎?”“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太頑皮了。”
為什麼叫孩子這個頑皮的階段叫“可怕的兩歲”呢?因為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意識有了自己的想法,雖然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敢大膽的釋放自己的想法,就比如視頻中的那樣。孩子在這個階段不成熟的想法和行為會遭到家長的阻止,孩子就會開始反抗,越阻擋越哭鬧,這就導致家長覺得孩子真是越來越叛逆了。但是這個階段並不可怕,因為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一般來説在孩子4歲左右就會逐漸消失。其中也包括家長教育問題,教育的好孩子叛逆的情況會消失得很快,家長疏忽教育會導致孩子壞脾氣一直持續下去。所以家長應該怎樣教育處於“可怕的兩歲”的孩子呢?
1:溝通要有技巧
當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用“不”來回答的判斷題詢問,就會導致孩子一口回絕,家長不妨這樣試一下,當家長要讓孩子快去吃飯的時候説“寶寶開飯啦,我們比賽看看誰先到座位上。”這樣孩子就會為了有樂趣的遊戲快速走到餐桌。家長想讓孩子趕緊穿衣服的時候説“寶寶這兩件衣服你喜歡哪一件呢?”“我喜歡汪汪隊”“好,那我們就穿上汪汪隊,一起出去玩。”換個方式溝通會省去家長和孩子更多的精力,也會獲得更好的回應。
2:設置規則,忍讓有度
有時候孩子哭鬧也是在試探家長的表現,孩子想用哭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受不了孩子的哭鬧,孩子就知道這是家長的軟肋,記住了這個標準在今後也會用同一套來對付家長。所以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規則的存在,比如家長規定好的飯前不能吃零食,就一定要説到做到,孩子哭鬧也不能妥協。讓孩子知道規則是用來遵守的而不是用來打破的。但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用規則來讓孩子時刻遵守,有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在不妨礙他人和自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讓孩子去做。
3:接納孩子的情緒和不完美
孩子也需要被人理解,很多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任他們胡鬧,放任不管,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一點也不在乎自己,家長要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的説法和孩子進行溝通。並且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產生憤怒的情緒,不要和孩子一般見識就是一句真理。
孩子在叛逆時期最考驗家長的教育,所以在任何時候不要放任孩子,更不要放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