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起家長們:如果自家孩子在外面被打了怎麼辦?相信絕大部分父母都會脱口而出:“很簡單,讓他打回去啊。”畢竟孩子是每個家長手中的寶,誰也不願意孩子受到欺負。
但是要注意,讓孩子打回去很簡單,但是趁這個機會培養孩子是非觀的話,其實對他的成長更有好處。
-----題記
一到週末,室內遊樂場裏面的人就特別多,海洋球池裏更是擠滿了小朋友。
星星和樂樂在搶奪着一個大的跳跳球,因為是星星先拿到的球,所以他一直抓着不肯放手,可樂樂也不甘示弱堅決不鬆手,星星急了順手一推把樂樂推倒在地,樂樂沒站穩後腦勺着地直接摔倒在地,哇哇大哭起來。
樂樂爸爸聽到哭聲過來對着樂樂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你怎麼這麼慫啊,被欺負了不會還手嗎?還有臉哭!”這下樂樂委屈極了,哭得更兇了。
家長總是擔心自家孩子膽子小,在外面會受欺負,往往給孩子灌輸着如果別人動手打你了,你一定要打回他,爸爸媽媽會為你撐腰的思想。
可是家長們想過這個問題嗎,如果對方和自家孩子年齡懸殊較大,你有把握自家孩子一定會贏嗎?所以在教他出氣之前,也要讓小孩學着保護自己和辨別是非。
一、只是教育孩子打回去,是不負責任的
1、激發矛盾
有時候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只是孩子愛玩的天性,並沒有父母想象中的那麼嚴重。比方父母這邊已經上升到打架鬥毆的地步了,另一邊可能孩子們已經不計前嫌的又玩在一起了,多尷尬,我們不能一味地去誤導孩子讓孩子去敵視玩伴。
2、敵強我弱會吃虧
孩子在一起玩鬧,出現小矛盾是常有的事兒。如果只教育孩子打回去,可能這次是打贏了,但誰能保證次次能贏,當孩子處理弱示一方的時候,打回去就是很愚蠢的辦法了,只會讓事態發展得更加嚴重。
3、推崇暴力
現代社會只靠拳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當你鼓勵孩子打回去的時候,你同時也在推崇暴力、支持暴力行為。在孩子涉世未深時,父母更應該教育孩子要遠離暴力,不能用極端的態度去解決問題。
二、孩子被打了,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父母應統一口徑,不能出現分歧
當得知自家孩子被打後,孩子爸爸説:“下次有人要欺負你,你一定要打回去,打傷了對方不用擔心,爸爸賠錢。”其實這番話,給孩子傳達的意識就是“以暴制暴”,這樣是很不好的。
孩子媽媽則是這樣説:“孩子,那個打人的小朋友是不對的,假如你下次遇到有人要打你,你可以向身邊的大人求助,千萬不要硬碰硬。”
媽媽的這番話顯然是想到了自家孩子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孩子該聽誰的呢?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有一套統一的教育方法,不能各説各的。
2、不反擊不等於懦弱
不同性格的孩子在對於被打這件事時,也會有不同的行為。有的孩子會選擇奮力反擊,有的孩子會選擇告訴老師或家長,這是因為有的孩子性格勇敢而大膽。
而有的孩子性格温和而不善鬥,因此我們不能用同一種標準去教育孩子,孩子的性格養成跟父母是緊密相連的。
3、不能去放大負面影響
現下的家庭對孩子都是呵護有加,因為獨生子女居多,所有的專注力都在這一個小孩身上。如果自家孩子被打了,父母就會擔心孩子吃虧,急於想為孩子討回公道,往往就會用過激的方式去應對。
而“打回去”這種直接的教育方式很容易產生不良的後果,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比孩子被打還要嚴重。
4、端正孩子的是非觀才是最重要的
斯賓塞説過:“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
一般情況下,當孩子們遇到打人事件的時候,打不打回去其實是沒有固定答案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主動地去解決問題,父母過多的干涉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讓孩子自行解決,無形之中也提高了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
任林的小總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給孩子傳遞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在孩子被打後,父母最不能做的就是去指責孩子膽小怕事,對着孩子發怒,這樣會讓孩子再次遇到這種事情後不敢跟父母傾訴,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百害無一利的。
父母所要做的是先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學會去傾聽,再教會孩子下次遇到相同的事情該怎麼辦,同時告訴孩子父母是永遠站在他這一邊的,也永遠是他最值得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