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育嬰師,我見過很多家庭的很多寶寶。在觀察中我發現,有些家庭的寶寶不怎麼生病,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
小兒生病一般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可以説積食和感冒是小兒最常見疾病。但針對這些常見疾病,我們的祖先早就給出了相應的解決之道——“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不吃過飽、不穿過暖,就是預防小兒病的不二法門。很多少生病的寶寶,他們的家人都是謹守了這一點。
給寶寶穿衣有章可循,摸摸後背,冷了就加衣,熱了就脱衣即可。但寶寶不會説話,如何才能知道他的飢飽呢?其實,如果寶寶已經吃飽,是會有特定動作來表示“我已經吃飽”了的。家長要讀懂寶寶的“暗示”,不然一味強喂強塞,最終損傷的是寶寶的脾胃。
吃母乳的小寶寶,會用以下動作表示“我飽了”
小寶寶雖然不會説話,但天生就有自保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尋找母乳和拒絕母乳。當寶寶已經吃飽時,他會拒絕銜乳,會將含在嘴裏的口糧給“吐掉”。這時媽媽就知道,寶寶已經吃飽了,不必再餵了。
吃輔食的寶寶,會用以下動作表示“我不想再吃了”
一般來説,寶寶在四到七個月之間會有”推舌反射”,是指他會不自覺地將嘴裏的固體食物給頂出去。這本身屬於自保動作,畢竟這時的寶寶還不太會吞嚥固體食物,盲目進食會導致窒息。但是,如果寶寶推舌反應結束之後,開始添加輔食。餵了一陣子輔食之後,寶寶做出臉扭向一邊,同時不斷地將嘴裏的食物吐出的動作,就表示他已經吃飽了,家長就不要再餵了。
當然,如果家長在寶寶開始添加輔食時,發現寶寶總是將食物往外頂,就説明他的“推舌反射”還沒有消失,等段時間再嘗試添加會更好。
等寶寶一歲後開始跟大人吃同樣的飯,餵飯時老是臉往外扭,吃一陣時間就跑了,都説明他對食物的興趣已經消失,家長就要看孩子是否是已經吃飽了,切勿強喂。
喂寶寶吃飯,以下方式容易讓寶寶吃撐,不可取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吃飯可謂用心良苦。打開孩子最喜歡看的動畫片,讓孩子邊看邊喂;在飯里加白糖、紅糖,吸引孩子多吃飯......其實這些方式是有害的。
寶寶看動畫時沉迷於電視情節,無意識的狀態下很容易吃撐而不自知,這樣就很容易積食。我就親眼看到一位寶寶在奶奶的塞喂下吃了一大碗米飯,但沒過多久就吐了。
給寶寶飯里加各種糖,一則容易導致牙齒齲齒,二則取代了寶寶吃菜的機會,會導致寶寶缺乏營養,同樣不可取。
寶寶隨着身體狀況的變化,每餐飯量都不固定,偶爾幾頓少吃並沒有關係。如果害怕寶寶少吃飯影響發育,可定時記錄寶寶體重增長情況,只要持續正常增長就沒關係。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家長切勿為了養出個“大胖小子”而強塞強喂。時間長了損害脾胃,導致寶寶發育緩慢,才是得不償失。
你家寶寶現在多大,有多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