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兒是孩子的天性
鄰居家的孩子,3歲的淘淘還沒上幼兒園,就已經學會了區分事物的大小、長短、多少、形狀,還會掰着手指頭計算10以內的加法算數。
好多寶媽都羨慕淘淘的聰明,常常誇他:“淘淘這麼小就會這麼多知識了,真棒!我家的寶寶成天就只愛玩兒,什麼都不會!”
其實,我想告訴這些寶媽們:是個孩子都愛玩兒!
寶寶還在胎兒時期,就已經開始玩兒了。因此,我們會在B超下看到有很多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裏伸展身體,會在子宮裏滾動,會拳頭腳踢,會吸吮手指,會玩臍帶,甚至還有四維彩超拍攝到了胎兒跳舞的場景。
當寶寶出生之後,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不同的時期,寶寶玩耍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嬰兒時期,寶寶可能會吃手玩兒,從大拇指吃到小指,從左手吃到右手,每天不重樣!有的寶寶喜歡玩兒吐泡泡、吃玩具、衣服,大一點兒的寶寶可能會喜歡扔東西、隨着音樂節拍搖擺身體。
幼兒時期,寶寶智力發育更加完善,會喜歡玩積木、堆沙子、滑滑板車、看動畫片兒等等。
直到寶寶進入少兒時期,他們的玩兒可能會更加痴迷。這個階段的孩子,幾乎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了,有的喜歡玩兒樂高積木,有的喜歡畫畫,有的喜歡下棋等等,各種各樣的玩樂方式都有。
而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玩的時候,如果爸媽不進行正確的引導,那麼他們的玩耍則有可能會“成癮”!比如,看動畫片成癮,以致於看的時間太久影響了視力;又比如打遊戲成癮,以致於把學習拋到腦後……
孩子“玩物喪志”是父母最擔心的事情。
其實,從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們很容易看出,孩子玩耍的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越小的寶寶越需要通過玩耍來學習和認知周圍的事物,嬰兒吃手、吃玩具都是一個學習和感知的過程;幼兒玩積木是一個空間認知的過程;少兒下棋是一個思維訓練的過程……
所有的玩耍其實與學習都是分不開的。要知道愛玩兒是孩子的天性,而玩耍與學習並不是對立的兩個方面。
隨着孩子長大,玩耍心強過了好學求知的慾望,爸媽們也不要把孩子的玩耍和學習分成兩個對立和無法調和的兩件事情。聰明的爸媽應該要懂得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引導孩子獲得知識和養分。
樹立正確的“玩耍觀”
“玩就要好好玩,學就要好好學,不能邊玩兒邊學,兩者要分清!”“玩兒!玩兒!玩兒!每天就知道玩兒,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習,只有你整天在玩兒!”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父母,這種觀念可能在大多數家長的思想裏已經根深蒂固了。
然而,這種思想應該要摒棄了。學習和玩耍並不是矛盾的,如果把學習和玩耍完全分開,對於少兒或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説,最後達到的學習效果可能並不會如我們所願。
而玩耍也並不是負面的,並不是孩子用了更多的時間去玩耍,就會擠佔孩子學習的時間。
首先,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玩耍觀”和“學習觀”。
玩耍是與人生俱來的能力,而且不僅小孩兒愛玩耍,小動物也愛玩耍。小動物們通過玩耍嬉戲的方式練習撕咬、打鬥等,最終練就它們賴以生存的本領。
而人們也一樣,通過玩耍遊戲認知周圍的事物,還能訓練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與動物不同的是,小孩兒還能通過玩耍獲得身心的愉悦,完善豐滿自己的人格,培養和促進社會情感的發展。
偉大的兒童精神分析師温尼科特曾經説過:“遊戲總是一種體驗,創造性的體驗,而且遊戲作為一種基礎,會建立人一生的體驗。”
玩耍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孩子玩耍、遊戲的過程,其實是孩子進行自我表達和探索的方式,通過玩耍,孩子能夠獲得進一步的成長和發展。
因此,玩耍並不是我們看到的表面那樣簡單,它其實是一個複雜而艱難的過程。
怎樣在玩耍中引導孩子學習
明白了玩耍其實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方式之後,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放任孩子去玩耍了呢?當然不是。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玩耍的內容和方式並不相同,因此,父母也要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玩耍的內容和特點做出相應的改變。
1、對於嬰兒階段的孩子,父母輔助孩子玩耍佔據了主導,但也要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對寶寶的一些玩耍行為可以准許。
比如,我們和孩子説話,引逗孩子笑,其實就是一種幫助寶寶學習語言的方式,同時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加強情感連接。
又比如,在孩子會坐以後,我們應該引導寶寶學習爬行,以此來鍛鍊寶寶大動作的發育。父母要做的就是用玩具或者聲音引導寶寶自主爬行,保護好寶寶不會磕碰或者從高處跌落。
還比如,讓寶寶自己吃飯,亂一點、髒一點、慢一點沒關係,在寶寶吃飯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鍛鍊了他手指的精細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還有進食的專注力。
還比如,允許寶寶觸摸泥土、河沙、玩水,或者像小豬佩奇動畫片裏的佩奇一家一樣,一起跳小水坑、小泥坑。這樣不僅能夠鍛鍊寶寶的身體協調能力,泥土裏的微生物甚至還能幫助寶寶完善他們的免疫系統。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堆泥沙,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對於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對玩耍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意願。
這個階段的孩子,隨着心智和身體協調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成熟,因此,在玩什麼、怎麼玩上,他們可能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應該是參與到孩子的玩耍和遊戲當中去,適時地進行引導,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孩子的興趣創造機會延伸孩子的學習內容。
比如,孩子愛看動畫片,父母可以規定孩子看完一集動畫片就休息一個小時,在這一個小時裏,讓孩子給爸爸媽媽講述一下動畫片裏的故事,有意識地引導寶寶複述故事。如果年齡太小,不能複述,父母也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比如問下寶寶,動畫片裏都有哪些人?他們做了一件什麼事情?你最喜歡哪一個動畫人物?這樣能夠增強他們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而對於孩子不感興趣的遊戲或者活動,父母也不能一味地只培養孩子喜歡的活動。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還缺乏對活動全面的認知能力,對於一些活動,比如一些孩子不喜歡打羽毛球、乒乓球、做小手工等等,他們可能沒辦法發現其中的樂趣。那麼,這時就需要父母不斷地嘗試帶着孩子一起玩兒,一起活動,讓孩子體驗到這些活動的有趣之處和意義,這樣孩子的玩耍興趣就能夠得到培養。
3、對於少兒階段的孩子,學習可能要佔據更多的主導性。
進入少兒階段,孩子已經是學齡兒童,他們已經進入小學開啓了正規知識學習旅程的大門。這個時候的孩子,家長可能會認為不能夠再玩兒了,必須以學習為主!
但是,前面我們説到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寓教於樂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在這個時期,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那麼怎麼在玩耍中讓孩子也能學習到知識呢?
比如,我們可以帶孩子進行更多體驗式的遊戲——參觀科技館、博物館、植物園、畫展等等,把知識帶到參觀的過程中,隨時隨地都可以讓孩子學習到知識。
例如去科技館,可以看到和體驗各種孩子平常少見的科學現象,通過體驗,為孩子講解其中的原理和奧妙,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知識的方式,能讓孩子學到知識、拓展眼界。
再比如,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或者多讓孩子和他的小夥伴一起玩耍,除了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能讓孩子在交往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拓展知識面或者興趣。
就像寶寶小的時候就喜歡別人的玩具一樣,當孩子在他的玩伴身上看到自己沒有的能力的時候,會更能激發他們想要學習和擁有這項能力的慾望。
例如,鄰居家的孩子淘淘看到別家的孩子跳繩很厲害,於是主動央求我給他買跳繩教他,還天天自己練習,根本就不需要父母去催促或者督促。
結語: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可以通過玩耍來學到知識,獲得能力、情感的滿足,完善自己的人格。玩耍是孩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玩耍與學習並不衝突。
作為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陪伴孩子玩耍,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認知事物,開拓眼界和知識面,這樣的玩耍對於孩子才是有利而且有效的。
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