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藥房不是公家的,藥房是私立,既然是私立,那就是以盈利為目的,只不過它賣的是藥而已,有市場那自然就有競爭,所以藥房越來越多並沒有什麼奇怪之處,他們想賺錢肯定也想多賣點藥嘛,所以他們可能就會搞一些促銷或者活動,如送雞蛋送洗髮水等等,藥房越來越多是市場決定的,只能説需求多了,如果沒有那麼多用藥人羣,自然就慢慢的會淘汰一些競爭力差的藥房。
藥房也是醫院的一個補充,醫院裏大家可能覺得醫生肯定開的藥越多越貴工資就越高?其實不然,醫院都是有藥佔比的,一旦藥佔比超標,就要扣錢,其次,有些沒有進入醫保支付的藥品,但是病人需要用,那就只能去藥店買了,地方省市都會進行藥品器械招標,所以有些藥物可能就有地區差異,我這麼跟大家説,去年我們醫院就有絡活喜,但是今年改了之後醫院就沒有這個藥了,但是病人用這個降壓效果好,但是藥店是沒有這種限制的,所以病人就可以去外面的藥店裏買,所以綜合來講,藥房變多主要和市場、政策導向相關。
02
醫保卡里的錢不能兑現金,只能去醫院或到藥店買藥,這政策讓一些人嗅到了商機。一般的老病只能用藥維持,如常見病高血壓,糖尿病,心須天天服藥,常年壘月花的錢就是天文數字。藥店壟斷了藥企的產品,無限制加價,沒人監管。我常用的一款眼藥水原來賣不到5元,到了2012年漲到12元,到了今天賣到32元。2角一支的滴鼻浄,現在賣到7元。這些藥店在價格上串通一氣,沒有競爭,只有壟斷。政府給老年人的福利,都讓醫院藥店給宰了。
以前賣藥有醫德,現在那些藥店幾乎全靠忽悠,意志不堅定,不懂常理的人,就被忽悠了,不如感冒了,沒有高燒的情況下,沒有感冒沖劑是解決不了的,個別除外,你去藥店説拿點感冒藥,好傢伙這個配一點,那個拿一箱,就一個小小的感冒沒有百十塊出不來,還有就是不明白現在的藥包裝好誇張,看見外盒很大一個,實際裏面就十顆左右的藥丸。
03
現在大街小巷真是藥店比比皆是,可謂五步一“哨”,十步一“崗”如雨後春筍般地開放。
在各種經營不得力狀況下,藥店卻強勢而上,試想無有利益,怕不會起早吧?!
到處是藥店的確方便了大眾,培養了依懶性的“保健意識”;更有“電話叫,藥送到”的商業策略和廣告語,加上兑換積分領禮品的推波助瀾。使我們的藥店業蒸蒸日上?好不厲害。
與之相比的是書店在萎縮在掙扎,鮮有人去光顧,更別提看書學習了。
社會在進步,各種養生專家在灌輸,保健醫生在坐診,免費檢查都以相當理由使“患者”相信藥和醫的神奇?而放棄了人自身的調節能力。這難道這不是一種無知和悲哀嗎?
再説藥店能遍地開花,如若不允許怕也不會這麼擴張吧。凡事不能僅看一個面,就像豐富的菜品供應一樣,如何監管菜蔬的安全性才是要做好的大問題!
藥店多了未必是好事,大眾又缺乏相應的醫學知識,人云亦云,為了健康那是捨得下本錢的。與我們過去的理念相比,現在真怕你不病,沒關係,可以保健一下嘛。
04
話説回來,藥房作為醫院的補充系統,還是有其存在的意義。
老百姓也不可能一遇到生病就往醫院跑,即浪費時間花費的代價也大,這時候藥房就應運而生,即活躍了市場又解決了部分醫療問題。
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傷風感冒,或者輕症的感染,通過藥房的常駐藥師就可以解決,有些醫學常識的民眾甚至可以自己買藥治療,藥房的這些優點的確方便了社會。
因為我國採取的是市場經濟,市面上除了一些國營藥房外,還有大量的私營藥店,這些藥店作為公立醫療的補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民眾缺醫少藥的困境。
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藥房的確很多,尤其是一些大醫院的周圍,往往是藥房扎堆的地方,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讓人眼花繚亂。
個人覺得這麼多的藥店存在有點供大於求了,哪有這麼多病人需要買藥,事實上,我國的醫院大都醫藥不分家,患者住院後,醫院內的藥品完全可以滿足治療的需要,即便是需要一些少見藥,也可以通過醫院的採購系統按需購買。
凡事都講究利潤,尤其是這些大量存在的藥店,因為藥品需求量不大,理論上來説靠賣藥應該活不下去,但據我觀察,很多藥店的保健品銷量不錯,還有就是一些醫療器材,比如輪椅、枴杖、呼吸機等,或許這些才是他們生存下去的依靠,同時也是存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