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題:未來5年,健康中國怎麼建?——專訪全國政協委員王辰、全國政協委員黃璐琦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田曉航
2025年你有哪些期盼?
於“十四五”開局之年展望未來:公共衞生體系如何完善?怎樣更好地保障全民健康?——一個個民生之問,健康之問,關乎14億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衞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繪就了一幅宏大而又温暖的藍圖。
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共話未來5年健康中國怎麼建,描繪他們眼中的2025。
談疫情:鑄就科技之劍應對疫情
“從全球範圍看,我們仍處於新冠肺炎疫情中,病毒還在快速地變異和進化,對此必須深存戒懼之心。”王辰指出。
王辰表示,科學應對是人類控制疫情的根本方法,所以在相關科學問題上,包括及時診斷、識別病毒性狀、研究發病機制以及藥物、疫苗等方面,都要提前做好佈局。
“越是這種情況,越要鑄就科技之劍來應對。不僅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其他傳染病也是一樣!”王辰説。
中醫藥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更加重要和廣泛的作用。長效防控機制中,中醫藥還將發揮什麼作用?
黃璐琦表示,中醫藥能夠在疫病預防中發揮獨特優勢,此次疫情中,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極大地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病亡率。
“要堅持中醫藥早介入、全程參與。”黃璐琦説,建立重大傳染病防治的中西醫協作機制,切實發揮好中醫藥的優勢作用。
談公共衞生體系:醫療機構的防控職責極為重要
綱要草案提出,“織牢國家公共衞生防護網”“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衞生責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
“醫療機構的防病和控病職責,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這是我們未來加強公共衞生體系建設極為重要的方面。”王辰説。
他解釋,公共衞生體系包括疾病預防、診斷、控制、治療、康復五大方面,如果把疾控系統比作“神經”,那麼醫療系統主要構成了“肌肉”和“骨骼”。
“完善公共衞生體系,不僅要加強疾控體系建設,同時一定要着重加強醫療機構的建設,推動兩者分工有序、整體融合。”王辰説。
“堅持中西醫並重是我國基本衞生工作方針。”黃璐琦説,歷次重大疫情救治證明,中醫藥是我國傳染病防治中的寶貴資源。
“十四五”時期,公共衞生體系怎麼進一步完善?黃璐琦表示:一是構建覆蓋城鄉、覆蓋全生命期的醫療服務體系;二是構建特色與優勢突出、設置與佈局合理的學科體系,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三是構建全球醫療科技合作的網絡體系。
談全民健康: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
全面小康離不開全民健康,未來怎樣更好地保障全民健康?
黃璐琦認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獨特優勢。思想上,堅持中西醫並重;制度上,體現中西醫結合,強化臨牀科室中醫醫師配備,打造中西醫結合團隊,逐步建立中西醫聯合診療體系。
“方法上,比如一些藥食同源的產品使用,還有像八段錦這樣的健身手段,也可以體現中醫藥‘治未病’的技術。”黃璐琦説。
對此,綱要草案中專門提出,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中的獨特優勢。
王辰認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絕不侷限於衞生健康部門或衞生健康行業一隅,而是全社會的事情。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包括衞生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社會資源分配等等,才能真正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王辰説。
談2025年願景: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做貢獻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堅持中西醫並重和優勢互補,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圍繞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綱要草案做出周密部署。
展望2025年,將是怎樣的美好願景?
“老百姓身體健康、精神愉悦、社會適應良好;醫務人員隊伍品德高尚、技藝精湛,以昂揚、熱忱的精神狀態來照護百姓和社會。”王辰期盼。
黃璐琦期盼:老百姓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看上好中醫的願望能夠實現;中醫藥的原創優勢轉化為重大成果,真正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戰略科技力量。
“還有,用高級別的臨牀證據證明中醫藥的有效性,促進中醫藥‘走出去’,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做出我們的貢獻。”黃璐琦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