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很多家長都不會在孩子面前談錢,一開始我是以為工作上的事情不對孩子説也正常,後來才發現,他們在生活中也很忌諱跟孩子談錢。
當我問起原因的時候,他們也只是説:孩子太小了,讓他們這麼早接觸錢不好。我能理解家長的這種想法,但我想説的是,接觸錢不是錯,不能正確引導孩子接觸錢才是大錯特錯。
談錢色變,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提錢”?
週週今年2歲半了,雖然是個小姑娘,但是十分調皮,每天都是上躥下跳的。
這天週週爬到大人的麻將桌上,拿着桌子上的錢摸來摸去的,一旁吃飯的大人看見了連忙給週週抱了下來。
週週拿着錢和媽媽揮舞,媽媽一把搶過孩子手中的鈔票:“週週去洗手,錢最髒了。”
一邊被帶去洗手的週週,一邊天真的問媽媽:“錢是什麼,為什麼髒,你每天都拿啊!”
週週媽也是一時語塞,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解釋錢。
這四句關於“錢”的話不要和孩子講
“錢很髒,碰不得”
憑心而論,錢真的髒嗎?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好的生活,為什麼我們在一面享受金錢的同時,一面去傳達一個虛假概念呢?
可能是我們覺得孩子太小,不能正確認識金錢的價值,但這恰好就是需要我們家長去做的事情。
不要跟孩子説錢很髒,碰不得。它就是個沒有生命的物件,沒有好壞之分。確實很多人為了錢做出不好的事,但並沒有人逼迫誰。
所以,壞的不是錢,而是人的無理慾望。只要我們好好教育孩子,就不會如此。反之,我們越是隱瞞,孩子越是好奇,到時候會因為好奇做出什麼事情,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你得省錢,能不花就不花”
有人説,錢是存出來的,説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確實如此,存錢是我們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
但我們不要一直跟孩子説省錢,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在條件允許的範圍裏富養。
這裏説的富養並非只是金錢方面的,更是從精神角度去説。我們要教會孩子享受生活,如何利用金錢創造價值,而並非做一輩子金錢的奴隸,被生活所左右。
“誰有錢誰有權”
很多人想把孩子送進富人圈,前幾天熱播的的電視劇《親愛的自己》中,工薪階層的張芝芝就是如此。
拼命地把孩子送進富人圈,結果就是圈子不同,無法硬融。大人們可能會覺得,有錢的人更有權,説話更有力度。
所以會做出一些類似的行為,被孩子學到了以後,他就會從小圓滑,趨炎附勢,甚至為了錢做一些錯事,到時就追悔莫及了。
“錢是萬能的,給你帶來一切”
錢可以買到一切嗎?有人説是可以的,錢能買到一切,能讓所有人聽命於自己,能享受到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然而,這是真的嗎?
當你拿着錢頤指氣使去指揮別人時,當你因為自己是家裏唯一一個賺錢的人而指手畫腳時,當你為了錢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時,就已經潛移默化的把這些“歪理”傳達給孩子了。
孩子心思單純,從來不會想到這世界上的情感沒辦法用錢來買,孩子們只會覺得,有錢就能買來家庭,就能買來愛。
或許等我們老了以後,承歡膝下的不是孩子們,而是一堆沒有温度和生命的鈔票。到那個時候,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幫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有利更有意義
1) 正確消費,避免衝動
衝動消費一直是我們熱議的話題,雙十一就快到了,一買一大堆的的情況又要開始了。可這些東西,真的全都有用嗎?
這就是衝動消費最典型的例子。需要的東西可以買,不需要的東西就沒必要買。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呢?可以讓孩子説出購買某樣東西的理由,家長幫着一起判斷。
2) 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
中華民族以勤儉節約為美德,家長們要從小幫助孩子樹立節約意識。
讓孩子體驗一下賺錢的辛苦,孩子就能更加設身處地的明白賺錢不易,不僅會更加珍惜勞動果實,還能培養勤儉節約的習慣。
但不建議用作家務掙錢的方式進行教育,這會讓孩子覺得做家務就該給錢,可以帶孩子去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培養良好習慣。
3) 回饋社會,貢獻力量
孩子們還小,沒辦法參與大型慈善活動回饋社會。但我們可以參與一些小型活動,每天節約一塊錢,為山區的孩子們貢獻一份早飯。
家長如何給孩子零花錢
家長們可以自己決定如何給孩子零花錢,但是有幾個原則我們可以注意一下。
◆自由原則
給孩子花錢的自由,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亂花錢。我們給予適當的監管,至於如何去花,花多少,總共有多少錢,家長們可以自己決定。
◆記賬算賬
為了避免亂花錢現象,家長可以督促孩子養成記賬習慣,一來可以看到花錢明細,二來可以讓孩子從小擁有好習慣。
培養正確金錢觀,要從娃娃抓起。我們孩子們永遠純潔童真,但他們不能永遠活在象牙塔裏。請家長們放心,只要我們教育有方,孩子們就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