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小時候都會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孩子在第一次偷東西的時候被母親發現了,可是母親並沒有責怪他,出於溺愛,母親選擇為包庇兒子。慢慢地,兒子的野心越來越大,已經不屑於偷這些零零碎碎的小玩意。
他將目光轉向了金庫,結果顯而易見,他被發現並判處死刑。在死刑執行之前,他叫來媽媽,狠狠地咬在媽媽的耳朵上:“要是你在我第一次偷東西的時候就制止我,我不會是這個下場。”
這個故事其實也給許多父母提了一個醒,如果父母一昧地對孩子溺愛,就像是温水煮青蛙,最後只能是害了孩子。可現實遠比故事魔幻,前段時間的經歷,讓我親眼目睹了溺愛到底能有多可怕。
有一種“毒麪條”叫溺愛,看似營養豐富,實際上“毒性十足”
同事家的孩子樂樂今年已經5歲了,從小就是爺爺奶奶眼中的“寶貝疙瘩”,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同事夫妻兩人也沒時間管,把孩子養成了一個“唯我獨尊”的壞脾氣。
就拿前段時間去同事家做客來説,一大桌客人都在忙着張羅做飯和端菜,只有樂樂大大咧咧地坐在桌子旁,手裏拿着雙筷子在擺好的菜上挑挑揀揀。
這還不算完,那天的主食是同事拿手的牛肉麪,一桌子正等着吃飯時,樂樂奶奶先發話了:“把我那碗的肉給我乖孫子夾過去。”大傢伙本以為是老人家不愛吃葷腥,也就沒往心裏去,可面剛端出來,樂樂就不樂意了。
他非説奶奶不喜歡他了,碗裏沒有肉是因為奶奶提前吃完了,開始大聲地叫嚷起來。大家見狀面面相覷,奶奶趕緊和樂樂解釋,可樂樂還是一副“得理不讓人”的表情。
同事感覺很尷尬,只能是從廚房新端出來一碗麪,並將自己碗裏的肉也一股腦地夾到樂樂碗裏。全家一起動手,這才把這個“小祖宗”哄開心了。
看着樂樂碗裏堆得像座小山的肉,其他同事搖搖頭,都覺得同事這種溺愛早晚得把樂樂養成個“熊孩子”。俗話説“見微知著”,這碗麪條看似營養豐富,實際上卻是充滿了溺愛的“毒性”,稱之為“毒麪條”也絲毫不過分。
孩子看似吃飽了,其實未來發展令人堪憂。
這碗“毒麪條”毀了三代人,不光讓老人寒心,孩子將來也很難立足
1)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會讓父母長輩寒心
從小溺愛孩子的家長,不願意讓孩子遲一點苦,即使孩子偶爾遇到一些挫折,他們也會主動地為孩子“排憂解難”。殊不知,父母並不能陪孩子一輩子。孩子總有一天要獨自在社會上生存,到時候他們面對困難時的抵抗力會變成0。
不能獨立生存的孩子自然也失去了照顧年老父母的能力,相反,他們會化身“吸血蟲”,反過來依附在父母的身上,成為“啃老一族”,讓父母最終收穫的只能是無限的心寒。
2)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失去了立足的能力
長期在父母庇護下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私自利,不願意主動地分享。自私將會成為他們最突出的特點,周圍的人稍不如意,就會招致他們的反感。這樣的孩子很難交到真心的朋友。
慢慢地,孩子就會失去在社會上立足的能力。這就像是温室內長大的花朵,最終只能是被社會上的狂風暴雨沖刷得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