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肉的“肉”?植物肉會進入我們的餐桌嗎?

[PConline 雜談]近期,賣咖啡的星巴克、賣茶飲的喜茶以及賣快餐的肯德基,都不約而同地“不誤正業”起來——攜手進軍健康餐飲界,紛紛推出了一系列形色各異的植物肉產品,相當吸引眼球,加上這三個品牌本身IP效應,大批嚐鮮者紛紛響應購買。

但當潮流漸漸退卻,單單就“植物肉”本身,這究竟是商家天馬行空的營銷傳奇,還是造福生活的前沿健康科技?竟能引起年輕人、白領的獵奇心理,同時吸粉大批健身、減肥愛好者。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扒一扒植物肉,看看它能不能進入我們的餐桌,成為家常小菜的一員。

不含肉的“肉”?植物肉會進入我們的餐桌嗎?

什麼是植物肉?

植物肉就是通過特殊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改變植物分離蛋白(例如大豆蛋白、小麥蛋白、豌豆蛋白等)的蛋白結構,加工成肉類一樣的食物,俗稱“人造肉”。植物肉高度擬真日常肉類食品,無論是外觀還是咀嚼的肉感,都跟真實的肉差異不大。

植物肉的一部分屬性和我國傳統的素肉有所重疊,但事實上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傳統素肉主要是大豆分離蛋白經過初級加工的產物,其自動化程度和技術含量遠不如植物肉來的真實,缺乏真實肉感是短板。、

不含肉的“肉”?植物肉會進入我們的餐桌嗎?

除了大相徑庭的理化特性外,傳統素肉是將飲食文化和佛教理念相融合,幫助普通信眾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一步一步達成少殺生甚至不殺生的信念。而植物肉的“誕生使命”則是以人造肉代替真肉,主打環保、健康、高營養價值。

植物肉在質地、外觀、風味和口感上,高度擬真肉類。例如植物肉通常會添加血紅色的植物蛋白鐵,形成血紅色的外觀以及肉眼可見的脂肪分佈,又如添加芥花籽油、菜籽油等各種脂肪,達到多脂性和加強脂肪分佈。

不含肉的“肉”?植物肉會進入我們的餐桌嗎?

植物肉的優點

對比植物肉和真肉的營養成分配置表,我們發現,雖然兩者在熱量攝入上相差無幾,但植物肉的碳水含量其實是要高於牛肉的,且蛋白質和脂肪含量略低於牛肉。但植物肉內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減少糖分的攝入,加強消化代謝。

植物肉的高度“定製”不侷限於外觀和肉感,部分植物肉產品還會添加一些人體必需的常見強營養素,例如鐵、鋅、葉酸、核黃素和維生素B12等,相比於傳統素食,植物肉營養更為均衡全面,填補了植物食物的“短板”。

植物肉作為人造肉不僅能減少人類對於動物的獵殺,還能顯著降低畜牧業温室氣體和氨的排放。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約有14.5%的温室氣體來源於牲畜,以牛為主。在牛肉的生產加工中,每公斤牛肉能造成約67.6公斤的二氧化碳,顯而易見,植物肉逐漸成為環保主義者緩解環境問題的一大“利器”。

不含肉的“肉”?植物肉會進入我們的餐桌嗎?

植物肉的缺點

而萬事有利則有弊,為了讓植物肉在肉感上更為真實,使用添加劑也是大多數植物肉製造商都會採取的方法,例如加入增稠劑、粘結劑醋酸酯澱粉等。另外,由於使用了多種添加劑,植物肉普遍存在含鈉過高的情況。根據香 港消委會的檢測數據,一份植物肉中的含鈉量大約佔比一個成人日常攝入量的20%左右。所以對於那些不能攝入鈉過多的慢性病患者來説,植物肉的食用是需要注意的。

雖然植物肉有各種附加的營養素加成,但依然無法改變植物肉的植物蛋白吸收效果不如動物蛋白的客觀事實。動物蛋白不僅能提供人體必須的氨基酸種類,在消化率上,也是要明顯高於植物蛋白的。

植物肉會進入我們的餐桌嗎?

外觀和肉感的高度擬真是植物肉主要特色之一,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對植物肉的口感買單。根據微博、豆瓣等各大平台的消費反饋,存在相當大的一部分人並不能接受植物肉的口感。

除此以外,植物肉較為昂貴的售價也是大多消費者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當植物肉賣出了比真肉更貴的價格時,植物肉的定位也就較為尷尬了,這也是為什麼植物肉火歸火,但目前仍處於嚐鮮品、獵奇品的原因了。

不含肉的“肉”?植物肉會進入我們的餐桌嗎?

植物肉是否會成為日常菜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呢?這取決於植物肉未來在我國國內本土化的推廣效果了。就目前而言,對於熱愛美食、擁有悠久美食文化的中國人而言,植物肉的口感、價格等方面並沒有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相反,植物肉目前還是走的“網紅”人設,較難有穩定的回頭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9 字。

轉載請註明: 不含肉的“肉”?植物肉會進入我們的餐桌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