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學説話也不是張口即來,需要一個過程;媽媽最容易疏忽這些事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健康

圖片源自網絡

前兩天晚上,2歲10月齡的小寶臨睡前和在外地工作的爸爸視頻聊天。

“爸爸,你在做什麼?”

“我還在工作啊!”

“你吃飯了嗎?”

“哦,我工作完就去吃了。”

“爸爸去吃飯吧,餓了沒勁兒工作呢!”

“好吧,我等下就去吃了。寶寶先睡吧!”

“爸爸,你的朋友還在嗎?”

“哦,那些叔叔們已經下班走了。”

“哦!那你不是要孤單了?”

……

我在旁邊聽着,感動之餘還有些奇怪,“孤單”這樣的詞,小小的他,是從何而來?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是啊,孩子總是會在不經意間給我們大大的驚喜、驚奇亦或是感動。就像這春天的花花草草,在某個瞬間忽然綻放一樹的燦爛,但也許僅僅是一個晚上的“雨疏風驟”,轉瞬間花落葉出,一片翠綠滲人心脾。

圖片源自網絡

我家小寶的語言能力還是發展的很健康的。在現在的年齡,正確的表達自己,抒發一些情感,背背詩、唱唱歌,以及和大寶之間偶爾的插諢打科也不落下風。

其實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真的離不開家長的諄諄教導。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嘰嘰喳喳,説話像“小大人”一般,不僅表達正確,還常常有理有據,條理清晰;而有的孩子卻不善言辭,到了人前立即悶悶的不做聲響。

孩子的不同表現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只有作為家長的不斷刺激孩子的語言發展,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語言能力的提高,才可能讓寶寶的語言表達準確、流利,即便是隨便聊天,也不會讓氣氛忽然尬尷,無法進行下去。

圖片源自網絡

【襁褓時期,應該這樣和寶寶交流】

每個新生的寶寶,在出生的瞬間就開始與世界對話,與媽媽對話。

沒錯,就是他的哭聲。

寶寶的哭聲就是為了交流,他能夠用不同的哭聲來表達自己:我餓了、我尿了、我不舒服了、我想要媽媽抱抱了……

相信所有的新手媽媽經過一週左右對寶寶哭聲的茫然無措,就能夠很快理解寶寶的哭聲是在詮釋着什麼情緒,並且能夠從一堆寶寶的哭聲中迅速判斷出自家寶寶的聲音。即便在外人聽來,寶寶的哭聲都是一樣的。

3月齡左右的嬰兒,已經可以流利的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這可是寶寶語言發展的一種重要預兆哦。咿呀聲意味着寶寶在利用自己的聲音和父母以及周圍的環境進行互動,並且在發出咿呀聲時可能還伴有身體動作。

4到9月齡的寶寶咿呀聲開始發生改變,他可以發出一些類似“媽”、“奶”之類無意識的稱呼,不過也足夠媽媽們開心好一陣了。

9月齡以後,寶寶會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視,即不但注視着事物,還會轉向父母,注意父母的反應,這一能力的出現意味着寶寶與父母有了有意識的信息傳遞。

這個時期,媽媽作為寶寶最重要的陪護人,千萬不要以為寶寶還不會説話,就靜靜地陪伴好了。

要知道語言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所以父母,尤其是媽媽在這個時期要與寶寶建立良好的情感聯繫,同時要與寶寶進行良好的語言交流,如在給孩子餵奶、換尿布、出外散步等時候要對孩子説:寶寶現在要吃奶啦、媽媽要給寶寶換尿布啦、媽媽帶寶寶去外面玩吧……

只有媽媽把寶寶當做可以交流的個體,對他的不同聲音作出不同的照顧性應答,有時還會以高的音調和誇張的聲音逗引寶寶發音,這樣就可以給寶寶樹立交流的榜樣。寶寶雖然不會説話,但他可以吸取詞語信息,並在大腦中進行存儲。

圖片源自網絡

【1歲左右的寶寶,這樣交流最有效】

1歲左右寶寶開始有意識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這個時候的家長要給寶寶創造温暖、輕鬆的説話環境;但不要不顧寶寶的情感,強迫寶寶説話或表演。

父母要演示在同別人談話時注意別人的眼睛和嘴,這樣一方面讓寶寶明白目光交流是對別人的尊重,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寶寶正確發音。

當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父母要讓他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沒有表達清楚,父母要用正確的語言重複孩子的話語,雖然寶寶可能並不一定當時重複,但他會記住,下次可能就會正確地説了。

另外寶寶可能會在一些情境中使用一些字或者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單字開始時發展得比較慢一些,但接着就會出現一個很快的兩個字組成的詞組。一般來説,當寶寶至少能説50個字時,才會發展詞組。因此父母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擴大寶寶的詞彙量,而閲讀是不錯的選擇,為寶寶朗讀適合的繪本,或給寶寶講故事。

這個時期還有一個關鍵點是容易被爸爸媽媽疏忽的。

在寶寶剛開始學説話的時候,總是會發音不準,比如會將“吃”説成“七”,會説“大西子、小腦虎(大獅子、小老虎)”等等,這些搞笑的發音確實會讓人忍俊不禁,覺得寶寶好可愛,也正因為如此,媽媽可能會不經意的去學着寶寶的發音,然後和親朋好友一起分享,哈哈大笑。

可是,父母想過寶寶的想法嗎?

寶寶是無法理解大人因為喜歡他、覺得他可愛才模仿他、笑他的;他們完全不知道爸媽為什麼要笑,有些敏感的寶寶甚至會覺得是爸爸媽媽在取笑他的錯誤,這樣會使得寶寶感到丟臉難堪。這樣寶寶下次就可能不敢再在家長面前説話了。

寶寶剛學説話發音不正確是很常見的,等到寶寶的發音器官發展逐漸成熟,再加上父母正確的發音指導下,寶寶的發音自然會逐漸的正確。因此,父母最正確的做法是不動聲色、用正確的發音重新複述一遍寶寶的意思就好。

圖片源自網絡

【2-3歲是寶寶的語言井噴期,父母要這樣做才能有效幫助寶寶哦】

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能使用語言與他人交談,知道怎樣問問題,怎樣回答問題,也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描述一件事情的始末……。

在這個時期家庭成員一定要注意使用規範的語言,要鼓勵孩子多與他人,尤其是同齡人接觸,使孩子在正常的交往中學習運用語言。

不過父母千萬不要在寶寶語言發展中做一些“越俎代庖”的事情哦!

例如,寶寶想喝水,還沒有説話,只是用手指了指水杯,媽媽立即就把水杯拿過來,還替寶寶講話:“寶寶要喝水,是不是?”

還有寶寶講話講了一半的時候,或者正在考慮怎樣表達自己的意思的時候,家長直接接口把寶寶未説的話説完了,把寶寶沒有表達清楚的意思表達了。

寶寶在語言學習的最初階段,他們難免會比較慢或者不懂得去表達自己的需求,雖然媽媽能夠對於寶寶的動作、表情能夠很快地瞭解到寶寶的需要,但是媽媽直接把寶寶的需求表達了,滿足了,那麼慢慢的,寶寶也就變得懶於張口了,語言發展自然緩慢。

在寶寶學説話的最初階段,家長應該要創設條件讓寶寶多説,而不是搶話。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但不要給寶寶施加壓力,鼓勵寶寶自己表達。等時間長一點,寶寶意識到不用嘴巴表達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便會自覺主動地用語言表達自己了。

圖片源自網絡

有些寶寶可能是跟着老人長大了,可是有些老人可能會疏於和寶寶交流,為了讓寶寶不亂跑,更多的時候讓寶寶坐在電視機旁邊打發時光。

這樣的寶寶,語言發展可能就會受到限制。

不是説隔代育兒不好,畢竟作為一個家庭中堅力量的父母正處在人生拼搏的階段,人在江湖更多的是身不由己,想要分分秒秒來陪伴寶寶成長也成為一種奢談。

但是即便如此,為了寶寶更好的發展,也不要疏忽每天和寶寶交流一會兒,哪怕是10分鐘、5分鐘,陪寶寶説説話,如果不在一個城市就打打電話、視頻通話都可以啊!辦法總比困難多,想要寶寶各個方面都發展均衡,有誰能夠替代父母呢?